[发明专利]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边界划定方法及危险区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0085.6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3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华;唐川;余斌;朱静;黄勋;常鸣;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2 | 分类号: | E02B1/02;E02B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张帆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石流 淤积 泛滥 范围 边界 划定 方法 危险 区划 | ||
1.一种确定泥石流主沟道上标准过流断面位置的方法,所述标准过流断面是该断面上最大平均流深为H0的过流断面,其特征在于:依照如下步骤实施:
首先,利用地形图或现场调查、测绘、勘查的图形资料确定泥石流主沟道地理位置及沟口过流断面A0B0位置,确定地形图上自断面A0B0到泥石流冲出方向的等高线lk,k=1,2,...n;
其次,确定标准过流断面AkBk位置
确定第k、k+1条等高线lk、lk+1间高差hkk+1,k=1,2,...n,等高线lk、lk+1与泥石流主沟道分别相交于点Ok、Ok+1,测量主沟道上OkOk+1段实际距离Lkk+1,
自点Ok起,在主沟道上OkOk+1段内寻找一点Ck,主沟道上OkCk段的实际距离为ck,ck=Lkk+1hkk+1·H0,
过点Ck作一个与主沟道垂直的过流断面,该断面两端与等高线lk分别相交于点Ak、Bk,该断面是泥石流主沟道上的第k个标准过流断面AkBk,k=1,2,...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利用现场调查、测绘、勘查的图形资料确定泥石流主沟道地理位置及沟口过流断面A0B0位置。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确定泥石流主沟道上标准过流断面位置的方法实施的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边界划定方法,用于划定对一场泥石流活动形成的淤积泛滥范围边界,其特征在于:依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S1、确定基本地理地形数据
利用地形图或现场调查、测绘、勘查的图形资料确定泥石流主沟道基本地理地形数据,包括:确定泥石流主沟道地理位置,确定泥石流沟口过流断面A0B0及其宽度L0,确定断面A0B0处泥石流水力坡度I,
采用现有方法计算确定泥石流峰值流量Q;
步骤S2、确定沟口峰值流量平均流深H0,所述沟口峰值流量平均流深H0是泥石流峰值流量Q时沟口过流断面A0B0的平均流深;
联立式1~式4,计算确定H0;
q0=Q/L0 式1
q0=H0·v0 式2
v0=K·R2/3·I1/5 式3
R=L0·H0/(2H0+L0) 式4
式1~式4中,q0—泥石流在沟口过流断面A0B0上的平均单宽流量,m2/s,
Q—泥石流峰值流量,m3,步骤S1确定,
L0—沟口过流断面A0B0的宽度,m,步骤S1确定,
H0—沟口峰值流量平均流深,m,
v0—泥石流在沟口过流断面A0B0上的平均速度,m/s,
K—粘性泥石流流速系数,根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确定,
R—沟口过流断面A0B0水力半径,m,
I—沟口过流断面A0B0处泥石流水力坡度,‰,步骤S1确定;
步骤S3、确定标准过流断面AiBi位置
自沟口过流断面A0B0起,在泥石流堆积扇区域泥石流主沟道上确定N个最大平均流深为H0的标准过流断面AiBi,i=1,2,...n位置,N≥2;所述标准过流断面AiBi两端分别与其所在位点等高线相交于点Ai、Bi,n=1,2,...n;
步骤S4、确定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边界
依次连接点Ai,i=1,2,...n及点Bi,i=1,2,...n划定的范围即为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边界划定方法实现的泥石流淤积泛滥区危险区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区边界的基础上,继续依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S5、确定指定过流断面EjFj
在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区内,在泥石流主沟道上,以1m~5m高差为间隔确定指定过流断面EjFj,j=1,2...m位置,测量各断面EjFj的宽度Lj,j=1,2...m,确定指定过流断面EjFj处泥石流水力坡度ij,j=1,2...m;
步骤S6、确定指定过流断面EjFj的平均流深hj与平均单宽流量qj
联立式5~式8计算确定各断面EjFj的平均流深hj,j=1,2...m、平均单宽流量qj,j=1,2...m,
qj=Q/Lj 式5
qj=hj·vj 式6
vj=K·rj2/3·ij1/5 式7
rj=Lj·hj/(2hj+Lj) 式8
式5~式8中,qj—泥石流在指定过流断面EjFj上的平均单宽流量,m2/s,
Q—泥石流峰值流量,m3,步骤S1确定,
Lj—泥石流在指定过流断面EjFj上的宽度,m,步骤S5确定,
hj—泥石流在指定过流断面EjFj上的平均流深,m,
vj—泥石流在指定过流断面EjFj上的平均速度,m/s,
K—粘性泥石流流速系数,根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确定,
rj—指定过流断面EjFj水力半径,m,
ij—指定过流断面EjFj处泥石流水力坡度,‰,步骤S5确定;
步骤S7、泥石流淤积泛滥区危险区划
以指定过流断面EjFj的平均流深hj、平均单宽流量qj为基本参数,依危险判定条件确定每一指定过流断面EjFj所在位置的泥石流危险程度,在整个泥石流淤积泛滥区内划分出高、中、低度危险范围区;
所述泥石流堆积扇高、中、低度危险判定条件是:
高危险等级:hj≥1.0,或qj≥1.0,
中危险等级:0.2≤hj﹤1.0且0.2≤qj<1.0,
低危险等级:0.2≤hj<1.0且qj<0.2,或0.1<hj<0.2且qj≥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00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