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90163.2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4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史冬岩;石先杰;罗祥程;王青山;庄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宽频 吸振隔振 箱体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体底座,特别是有吸振隔振功能的箱体底座。
背景技术
近年箱体结构吸振和隔振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周围的振源强度在不断加大,例如,机械运转速度不断增加、切削刀头不断改进使得机床能进行更重型的切割等;另一方面,工程中对振级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这主要是由于工程中所要求的精度越来越高、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显著提高,一些更容易被激振的轻型结构被广泛应用,人们对固定结构、交通工具等的高舒适性要求给厂家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等。为了解决这些相互矛盾的问题,人们需要不断改进振动防护方法。
文献《连续悬臂梁动力吸振器的模型研究》主要对连续悬臂梁动力吸振器的模型研究,探讨滑动质量块在连续悬臂梁的不同位置与结构共振频率的关系,只是进行理论性研究,未提出应用实现结构。文献《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的联合减振研究》对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的联合减振研究,探讨隔振系统和吸振系统的互补作用和联合使用的效果,使用的是典型的弹簧阻尼吸振隔振系统,不能进行可调式吸振隔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多类型箱体并且箱体工作频率可调的一种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
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包括圆柱形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安装有用于与箱体连接的连接螺母,支撑柱下端连接支撑台,支撑台的上部分为圆锥形、下部分为圆柱形,支撑台上对称连接有2n个可调式吸振器,其中n≥1,支撑台的底部镶嵌有橡胶垫片;可调式吸振器包括连接座、滑动杆、调频振子、两个插销和高分子阻尼层,连接座安装在支撑台上,滑动杆连接在连接座上,滑动杆两侧分别对称开有滑槽,并且滑动杆上敷设有高分子阻尼层,调频振子套于滑动杆的外部并且可以在滑动杆上滑动,调频振子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开口,两个插销分别穿过调频振子的开口、并固定在滑动杆的滑槽上。
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还可以包括:
(1)可调式吸振器的滑动杆的材料为钢材,滑动杆的长度为0.09m、杨氏模量E=2.1×1011Pa、泊松比μ=0.3、密度为ρ=7800Kg/m3,所述的调频振子的材料为铅材,调频振子的质量M1=1kg、密度ρ=8800Kg/m3
(2)敷设在滑动杆上的高分子阻尼层的材料为聚氨酯,高分子阻尼层的厚度为0.003m。
(3)镶嵌在支撑架底部的橡胶垫片的材料为丁基橡胶,橡胶垫片的厚度为0.025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改变调频振子的位置和高分子阻尼吸振,实现宽吸振频率和有效吸收箱体峰值频率的振动的能量;利用橡胶垫片高强高弹性和振动衰减大的性能,吸收和缓冲振动,实现高效吸振隔振的功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作频带宽、环境适应能力强(耐油污、耐潮湿等)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主视图;
图2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左视图;
图3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俯视图;
图4可调式吸振器主视图;
图5可调式吸振器局部剖视图;
图6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可调式宽频吸振隔振箱体底座,包括支撑架3,可调式吸振器2、橡胶垫片4。支撑架3包括圆柱形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安装有用于与箱体连接的连接螺母1,支撑柱下端连接支撑台,支撑台的上部分为圆锥形、下部分为圆柱形,如图6所示。可调式吸振器焊接在支撑台上,由连接座9、滑动杆5、调频振子7、插销8和高分子阻尼材料6构成,详见图4和图5。连接座9与滑动杆5焊接为整体,在滑动杆5上敷设高分子阻尼材料6,调频振子通过插销8与滑动杆5构成可调试连接,即调频振子7在滑动杆5上可进行滑动,调频振子7与滑动杆5通过插销8进行连接和固定,如图5所示。
调频振子7固定在滑动杆5上,由机械振动的知识可知,在悬臂梁上加载一个集中质量块,那么此时的固有频率为f。当频率为f1的振动波通过支撑架3传递时,若f=f1,由共振理论可知,此振动波将与滑动杆5与调频振子7构成的结构产生共振,振动过程中敷设的高分子阻尼材料6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因此吸振器将f附近频率的振动波的大部分能量吸收并消耗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0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