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貌可控铟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91200.1 申请日: 2013-12-13
公开(公告)号: CN104707590A 公开(公告)日: 2015-06-17
发明(设计)人: 宋玉江;李焕巧;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B01J23/08 分类号: B01J23/08;B82Y40/00;B82Y30/00
代理公司: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代理人: 张晨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形貌 可控 纳米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形貌可控铟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结构及其应用。铟纳米催化剂可用于NOx消除、CO2电化学还原、有机分子的水相烯丙基化及碱性电池析氢缓蚀等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纳米科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铟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也成为国内外科技研究的热点之一。铟纳米材料可用于NOx消除(任丽丽,张涛,徐长海,CN1151886C)、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水相中有机物分子的烯丙基化(杜正银,李艳春,化学进展,22,71)及碱性电池析氢缓蚀等领域。目前,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激光烧蚀法、溅射沉积、真空热蒸镀法、有机金属前驱体低温分解、溶胶-凝胶法、化学还原法等。铟纳米材料的结构取决于其合成方法的选择。如Zhang等采用热蒸发法可获得形貌可控的In及In2O3的纳米结构(Lin H,Tetsuro J,Dmytruk A,et al.,J.Photochem.Photobio.,2004,164,173)。Guari等通过控制In及In2O3在纳米尺度多孔氧化硅MCM-41孔隙中的限制生长,可获得具有球状及棒状结构的In或In2O3纳米材料(Guari Y,Soulantica P K,Thieuleux C,et al.,New J.Chem.,2003,7,1029)。Sreeram C.等采用溶剂化金属原子分散技术,将块状In大颗粒经过蒸发-凝结过程可获得平均粒径为9nm的In纳米颗粒(Sreeram C.,Zhiqiang Y.,Christopher M.S.,Kenneth J.K.,Inorg.Chem.2011,50,5000)。丁占来通过加热分解In的有机金属前驱体[In(η5-C5H5),改变热分解条件获得In纳米颗粒和In纳米线(丁占来,张建民,齐芳娟,彭政,铟纳米颗粒及纳米线的制备,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1),105)。Guanbi Chen等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丙烯酸为保护剂,二甘醇及四甘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140℃氩气保护下利用硼氢化钠还原InCl3可获得平均粒径为13nm的球状In纳米颗粒(Chen G.B.,Wang L.,Sheng X.,Yang D.R.,J Sol-Gel Sci Technol.,2011,58,162)。Nam等以PVP为保护剂,在异丙醇溶液中通过控制加入还原剂NaBH4的加入速度,室温下可获得In纳米线、In纳米八面体及In去顶八面体纳米结构[Nam H.C.,Ke X.L.,Peter S.,Raymond E.S.,J.Am.Chem.Soc.,2008,130,8140]。Hammarberg分别以二甘醇为极性相、十二烷或正戊烷为非极性相、油胺为相转移驱动剂,利用NaBH4为还原剂通过相转移方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2nm的球状In纳米粒子(Hammarberg E.,Feldmann C,Chem.Mater.,2009,21,71)。除NaBH4外,采用的其他还原剂还有金属Na(Khanna P.K.,Jun K.W.,Hong K.B.,Baeg J.O.,Chikate R.C.,Das B.K.,Mater.Lett.,2005,59,1032)、金属Zn粉等(Zhang Y.X.,Li G.H.,Zhang L.D.,Inorganic Chem.Commun.,2004,7,344)。

上述制备铟纳米材料的方法多需要复杂的反应步骤,反应条件较苛刻、多需使用有机溶剂且污染环境,制备的In纳米结构多为铟纳米线或球状铟纳米颗粒。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形貌可控铟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所用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易于放大合成,且可引入载体将In纳米催化剂原位生长在载体上。制备的In纳米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可应用于NOx消除、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水相中有机物分子的烯丙基化反应及碱性电池析氢缓蚀等领域。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1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