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1555.0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郭志阳;吴云海;朱彧;夏新;秦文浩;王苏琴;董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用水 应急 处理 装置 | ||
1.一种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包括水泵(1)、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第二过滤器Ⅰ(10)、第二过滤Ⅱ(11)、水管Ⅱ(19)、水龙头(20)、阀门Ⅱ(23)、阀门Ⅲ(24)、阀门Ⅷ(29)、阀门Ⅸ(30)、排污阀Ⅰ(42)、排污阀Ⅱ(43)、排污阀Ⅲ(44)、排污阀Ⅳ(45),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和第二过滤器Ⅰ(10)、第二过滤器Ⅱ(11)的下部都安装有进水管、上部都安装有出水管、底部分别安装有排污阀Ⅰ(42)、排污阀Ⅱ(43)、排污阀Ⅲ(44)、排污阀Ⅳ(45);水泵(1)与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的进水管相连接;第二过滤器Ⅰ(10)的进水管与第一过滤器Ⅰ(8)的出水管相连接;第二过滤器Ⅱ(11)的进水管与第一过滤器Ⅱ(9)的出水管相连接;第二过滤器Ⅰ(10)的出水管和第二过滤器Ⅱ(11)的出水管通过水管Ⅱ(19)相连接;水管Ⅱ(19)与水龙头(20)相连接;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的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Ⅱ(23)、阀门Ⅲ(24),第二过滤器Ⅰ(10)、第二过滤器Ⅱ(11)的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Ⅷ(29)、阀门Ⅸ(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管Ⅰ(18)、阀门Ⅳ(25)、阀门Ⅴ(26)、阀门Ⅵ(27)、阀门Ⅶ(28)、阀门Ⅹ(47),第一过滤器Ⅰ(8)的出水管与第一过滤器Ⅱ(9)的出水管通过水管Ⅰ(18)相连接,水管Ⅰ(18)上设置有阀门Ⅹ(47),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的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Ⅳ(25)、阀门Ⅵ(27),第二过滤器Ⅰ(10)、第二过滤器Ⅱ(11)的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Ⅴ(26)、阀门Ⅶ(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筒(5),储水筒(5)为密封式,水泵(1)与储水筒(5)相连接,储水筒(5)与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的进水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工气泵(3),人工气泵(3)与储水筒(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水筒(5)为伸缩式储水筒(5)。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为活性炭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滤网Ⅰ(32)、滤网Ⅱ(33)、滤网Ⅲ(34),三层滤网将第一过滤器Ⅰ(8)、第一过滤器Ⅱ(9)自下而上分割成进水区(36)、 级处理区(37)、级处理区(38)和出水区(39)四部分,级处理区(37)内填充的是粒径在1000μm的颗粒活性炭,级处理区(38)内填充的是粒径在400μm颗粒活性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网Ⅰ(32)的孔径为200μm,滤网Ⅱ(33)的孔径为160μm,滤网Ⅲ(34)的孔径为12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器Ⅰ(10)、第二过滤器Ⅱ(11)内设有毛细管过滤膜(41)。
10.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饮用水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的基座装置,所述应急处理装置安装在可移动的基座装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15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代森锰锌的杀菌杀虫组合物
- 下一篇:3D眼镜片的保护膜贴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