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模式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2594.2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8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阳;陆驹;张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14 | 分类号: | G02B6/14;G02B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模式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具体涉及实现模式之间转换的光纤模式转换器。
背景技术
由于单模光纤可以避免多模光纤传输时的模间色散问题,因此目前广泛应用在通信、传感等领域。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许多新型的光纤结构。如采用光子带隙原理的Bragg光纤,其传输损耗最低的模式并非普通单模光纤的LP01模,而是TE01模。此外,人们还提出采用高阶模实现色散补偿技术,从而实现大模场、低损耗光传输等。
采用高阶模还可以实现信息传输。空分复用被认为是进一步提高光纤通信容量的方法。在空分复用系统中,最典型的两种方法是在多芯光纤或者多模光纤上实现空分复用。在不同纤芯或者不同模式内传输多个信号可以提高通信容量。
当使用到以上光纤技术时,就需要借助模式转换器实现LP01模与其它模式之间的转换。光纤模式转换器是一种实现光纤不同模式场之间转换的器件。人们已经提出了几种适用于光纤模式转换的器件,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光纤光栅的模式转换器,但是其工作带宽较窄,约几纳米。此外,人们还提出了在一根光纤的两个纤芯中实现模式转换的方法[Applied Optics,2012,51(19),4388],这种模式转换器可以实现LP01模和LP02模的相互转换,但是该结构转换效率大于80%的波长范围为22nm,带宽较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在很宽的带宽范围内工作的宽带光纤模式转换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模式转换器,包括光纤I、光纤II、光纤III,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I和光纤II的部分包层研磨后贴合在一起形成耦合区,且耦合区的纤芯间距小于光纤I和光纤II的纤芯间距,所述光纤I的基模有效折射率和光纤II的高阶模1的有效折射率在工作波长处相等,所述光纤I和光纤II耦合区的长度为光纤I的基模和光纤II的高阶模1在工作波长处的耦合长度L1的整数倍;所述光纤II和光纤III的部分包层研磨后贴合在一起形成耦合区,且耦合区的纤芯间距小于光纤II和光纤III的纤芯间距,所述光纤II的高阶模1有效折射率和光纤III的高阶模2的有效折射率在工作波长处相等,所述光纤II和光纤III耦合区的长度为光纤II的高阶模1和光纤III的高阶模2在工作波长处的耦合长度L2的整数倍。 所述纤芯间距是指两根并排放置的光纤的纤芯边缘的最短距离。耦合长度是两光纤的模式发生一次完全耦合所对应的光纤长度。而耦合区长度是指实际制作时,两光纤能够发生能量耦合的区域。显然耦合区长度应是其耦合长度的整数倍。
进一步,所述光纤I和光纤II耦合区的纤芯间距d1<12μm;所述光纤II和光纤III耦合区的纤芯间距d2<10μm。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要求光纤I和光纤II纤芯间距d1≤6μm,光纤II和光纤III纤芯间距d2≤6μm。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要求光纤I的归一化频率V1满足V1<2.405,光纤II的归一化频率V2满足V2>2.405,光纤III的归一化频率V3满足V3>3.832,且满足V1<V2<V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简单的光纤结构,实现了不同光纤中不同模式的转换,通过中间模式的过渡,有效提高了光纤基模与所需转换的高阶模之间的转换效率。不同的模式在不同的光纤中传输,输出的模式是单一的模式,不会混合其它不需要的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光纤I的LP01模、光纤II的LP11模和光纤III的LP02模的有效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2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风管安装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单层封装禽类标签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