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带电过分相用的两种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92624.X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9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林久毅;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久毅;林鹏 |
主分类号: | B60M3/04 | 分类号: | B60M3/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002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带电 过分 两种电分相 自行 装置 | ||
1.第一种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由网上相分段、流互采信器(21)、(22)、(23)和换控厢组成,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系统(35)程控常开开关(31)、(32)、常闭开关(33)的工作状态,在与各过程段相互配合下自动完成机车过分相所需全部功能,其特征是:A相接触网(1)、B相接触网(2)分别经绝缘分段(11)、(12)补偿下锚,延伸接触网(3)、中性接触网(7)和延伸接触网(6)分别经绝缘分段(18)和(16)连接,两端经绝缘分段(20)和(14)补偿下锚,延伸接触网(4)、中性接触网(8)和延伸接触网(5)分别经绝缘分段(17)和(15)连接,两端经绝缘分段(19)和(13)补偿下锚;正向行车时A相接触网(1)受电弓滑离点与延伸接触网(5)受电弓初触点间距离、绝缘分段(15)与中性接触网(8)受电弓初触点间距离、反向行车时B相接触网(2)受电弓滑离点与延伸接触网(6)受电弓初触点问距离、绝缘分段(16)与中性接触网(7)受电弓初触点间距离,分别为受电弓包络段(L1)、(L3)、(L2)和(L4),延伸接触网(5)和(6)的受电弓接触部分,分别为延供过程段(L5)和(L6);电流互感器(21-1)与(214)、(22-1)与(22-2)、(23-1)与(23-2),一端并接分别与高压电缆(28)、(29)和(30)连接,另一端分别接于延伸接触网(3)与(5)、(4)与(6)、中性接触网(7)与(8);高压电缆(26)和(27)一端分别接于A相接触网(1)和B相接触网(2),另一端分别与流互采信器(21)和高压电缆(28)、流互采信器(22)和高压电缆(29)并接,高压电缆(28)、(29)和(30)的另一端分别接于常开开关(31)、(32)和常闭开关(33)的一端,三台开关的另一端并接,限流器(34)与常闭开关(33)并联。
2.第二种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由网上相分段、流互采信器(23)、压互采信器(24)、(25)和换控厢组成,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系统(35)程控常开开关(31)、(32)、常闭开关(33)的工作状态,在与各过程段相互配合下自动完成机车过分相所需全部功能,其特征是:A相接触网(1)、中性接触网(8)和采信接触网(10)分别经绝缘分段(13)和(15)连接,经绝缘分段(17)补偿下锚,B相接触网(2)、中性接触网(7)和采信接触网(9)分别经绝缘分段(14)和(16)连接,经绝缘分段(18)补偿下锚;正向行车时绝缘分段(13)与中性接触网(8)受电弓初触点间距离、反向行车时绝缘分段(14)与中性接触网(7)受电弓初触点间距离,分别为受电弓包络段(L3)和(L4),采信接触网(9)和(10)的受电弓接触部分,分别为延供过程段(L5)和(L6);电流互感器(23-1)与(23-2)一端并接与高压电缆(30)连接,另一端分别接于中性接触网(7)与(8),压互采信器(24)和(25)分别接于采信接触网(9)和(10);高压电缆(28)和(29)一端分别接于A相接触网(1)和B相接触网(2),高压电缆(28)、(29)和(30)的另一端分别接于常开开关(31)、(32)和常闭开关(33)的一端,三台开关的另一端并接,限流器(34)与常闭开关(33)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其特征是:受电弓包络段(L1)、(L2)、(L3)和(L4)的长度,应大于该区段列车取流首末弓间的最大距离;延供过程段(L5)和(L6)的长度,应大于该区段最高车速完成延供过程所需时间内受电弓滑动距离及列车相邻取流两弓间的最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电分相自行换控装置,其特征是:可在受电弓包络段(L3)与(L4)之间接触网中,串接一段或两段采信接触网,与一台或两台压互采信器组成电压采信单元,中性接触网(7)与(8)经电连接线连接,取代流互采信器(23)电流采信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久毅;林鹏;,未经林久毅;林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26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