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3778.0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6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罗蒙;徐庆;孙隆慈;杨小玉;尹应青;陈晓霞;李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冯卡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1 | 分类号: | A61B5/021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包宇霆 |
地址: | 2000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压力 测量方法 及其 装置 | ||
1.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1)建立血管模型:利用高分辨率螺旋CT检测技术,获取门静脉系统和\或动脉系统血管分布的三维图像,并通过流体分析建模工具,对CT机获得的三维图像进行局部建模再结合,以此实现三维模型建立;
(2)确定血管的进出口边界:在对血管模型仿真模拟过程中,需要对每根血管的进出口输入一定的边界条件;
(3)获取血液物性参数:根据血液本身特性,需要先确定血液的剪切应力特征,需要对血液的密度、动力粘度,以及包含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内的血液成分含量进行测量;
(4)描述血液属性:血液属于连续流体,因此其符合N-S方程描述的特征,应用以下公式,作为基本物理方程,进行迭代求解出压力,
式中ρ代表密度,v代表速度,,h表示焓值,P表示压力,Sm表示质量源项,Sh表示能量源项;
(5)仿真分析:由于血液本身体积膨胀性较弱,因此可将其视为不可压缩流体,求解N-S方程①、②、③,进行仿真分析;
(6)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多点对比:
a.修正参考压力;
b.修正N-S方程;
c.修正血液物性参数;
(7)将修正的结果,重复第(5)步,得出准确的血液物性参数值;
(8)建立流体介质模型:通过测量获得的血液物性参数,建立流体介质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血管内部流动进行迭代,求解获得血管总压力;
(9)通过编制C语言程序,将所述程序嵌入核心专用流体分析软件中,使所述流体分析软件能够通过迭代求解,获取门静脉系统中血管内血液的压力数据;
(10)为获得更为准确的仿真结果,需要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不断修正参考压力,最终达到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高度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谓局部建模再结合,即通过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结果,获取不同位置血管的横截面形状及相应长度,构建三维血管的数据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血管的数据模型的图像格式为:沿X或者Y或者Z轴的间隔1-2mm的一系列截面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条件的获得需要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无创检查方式,对血管内部不同位置的流体流速进行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速测量时,其时间选取需要在同一时刻;或者选取多个时刻,获取多组数据,再做平均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压力修正的方法为:首先,对动物进行离体血管实验,获得血液流动特性及规律;然后,建立静脉系统和\或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模型;在求解获得血管内部压力后,与动物实验和术中临床测压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矫正血流动力学模型的参数;再通过与临床数据样本的校验对比,获得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模型;最后,制作成三维血管模拟软件以供临床无创血管测压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S方程的修正方法为:根据所述血液的基本特性,对N-S方程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后的动量方程,
式中:为重力矢量,为外部体积力矢量,为应力张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μ为动力粘度,I为单位张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冯卡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冯卡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37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内螺纹孔深检具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医用光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