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为用户护航的方法及移动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94543.3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1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骆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护航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为用户护航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越发强大,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在上班路上还是旅游的途中,满大街都能看到有人在拿着手机聊微信、QQ、刷微博等,这种在步行状态下玩手机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发生车祸而导致受伤,甚至是出现踩空跌入深坎而身亡的事故。然而,尽管很多人都知道走路时玩手机的危害,但往往难以更改这种坏习惯,或者是由于一些工作等方面的需要不得不在走路时进行手机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为用户护航的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在用户于步行状态下使用移动终端,且路面存在危险时,对用户做出安全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为用户护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
若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则检测路面是否存在危险;
若检测到路面存在危险,则对用户作出安全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步行使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
路面危险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步行使用检测模块检测到移动终端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时,检测路面是否存在危险;
安全提醒模块,用于在所述路面危险检测模块检测到路面存在危险时,对用户作出安全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若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则可检测路面是否存在危险,若检测到路面存在危险,则对用户作出安全提醒,从而可很好地提高用户在步行状态下使用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用户护航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路面是否存在坑洼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为用户护航的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在用户于步行状态下使用移动终端,且路面存在危险时,对用户作出安全提醒。以下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为用户护航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为用户护航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
具体地,由于用户在步行状态下使用移动终端,会使得移动终端保持在一定的相对于路面的倾斜角度,因此,可通过倾角(角度)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与路面之间的角度,判断移动终端与路面之间的角度是否在预定范围内(例如,30°~60°),若判断出移动终端与路面之间的角度在预定范围内,则可确定移动终端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接收到操作信号,并通过振动传感器等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移动状态,从而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若检测移动终端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则本流程转至步骤S102;若检测到移动终端没有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则本流程重新开始,以继续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在用户步行状态下被使用;
S102:检测路面是否存在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4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