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体升降脚手架力反馈式防坠锁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7129.8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应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应杰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升降 脚手架 反馈 式防坠锁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升降脚手架的安全结构——防坠锁紧机构,尤其是整体升降脚手架力反馈式防坠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 ,尤其是中高层建筑 ,在施工中广泛采用整体升降脚手架,简称爬架,作为建筑物周边的外防护,通过附墙支座安装在墙体上,通过电动葫芦带动其上升或下降,对建筑物进行外防护施工,在爬架的实际应用中, 主流的防坠锁紧方式有以下两种 。
一种是防坠顶杆形式,爬架在上下运行时,人工让防坠顶杆脱离防坠齿或防坠棒,使得爬架能正常地上下运行,爬架在静止作业时,人工操作将防坠顶杆顶着防坠齿或放坠棒,将爬架固定在建筑物周围,爬架在下降过程中如果遇到电动葫芦断裂或电动葫芦不受力时,触发装置让防坠顶杆复位顶着防坠齿或放坠棒,制止架体的下坠,这种方式防坠可靠,防坠距离为防坠齿或放坠棒的间距,通常为80mm,不足之处是:防坠时发生硬冲击,冲击力大,每次升降完成后需要人工调整防坠顶杆的位置才可锁紧架体。
另一种是失速防坠方式,爬架在设定的速度范围内升降时,防坠装置让其通过,一旦下坠速度超过了设计的速度,防坠装置发生机械卡死而停止运动,利用的是惯性摆动频率固定的原理,即下坠速度超过惯性摆动速度时,发生机械卡死,轿车上的安全带就是用的这种原理,不足之处是,此种方式防坠距离取决下降开始到达到触发速度这段行程,防坠距离太长,据说防坠距离在200mm以上,如果慢速下坠,防坠距离更长,在爬架静止作业时,需要采用其他方式锁紧架体,比如顶杆或插销等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力反馈式的防坠锁紧机构,是一种可靠的、防坠无硬冲击的、简化操作的新型整体升降脚手架防坠锁紧机构。
整体升降脚手架力反馈式防坠锁紧机构,设置在整体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上,与整体升降脚手架的竖向主框架相配合;竖向主框架通过附墙支座与建筑物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锁紧导向块、中心杆、主轴、锁紧转轮、左右两根摆臂、弹簧、左右导套;附墙支座上的左右锁紧导向块卡入竖向主框架的左、右两块导向槽钢的槽中,主轴套在中心杆外面,弹簧设置在中心杆与主轴之间,弹簧作用在主轴上,使其在轴向移动后能够复位;锁紧转轮套在左右两根摆臂的外轴套上,主轴的外周面设置有外齿,与锁紧转轮内腔壁上设置的内齿相啮合;主轴支撑在附墙支座上并能轴向移动;左、右摆臂同主轴相连接,主轴转动时可带动左右摆臂转动;主轴又在左右两根摆臂内孔轴向移动,在左右两根摆臂上端设置有横向的锁紧压块,锁紧压块在摆臂转动后压在左右两块导向槽钢上;
锁紧转轮与竖向主框架配合连接,在锁紧转轮与主轴的内、外齿啮合而处于锁紧状态时,限制竖向主框架的上升或下降;在锁紧转轮与主轴的内、外齿脱离啮合而处于解锁状态时,竖向主框架在上升或下降时带动锁紧转轮空转;
安装在附墙支座上的解锁装置,在解锁时给主轴一个轴向力,使其克服弹簧的弹力,推动主轴轴向移动,使主轴的外齿与锁紧转轮的内齿解脱啮合,处于解锁的状态。
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的锁紧转轮与竖向主框架配合连接结构,是在竖向主框架上的两根导向槽钢之间横向设置转轮棒,转轮棒为平行设置的若干个,沿导向槽钢上下排列,锁紧转轮外周的齿与转轮棒啮合。
所述的解锁装置,是一根杠杆,通过转销可转动式连接在附墙支座上,其下端与钢丝绳或拉杆相连,解锁装置的上端压在主轴上,或压在与主轴相接触的解锁套筒上;杠杆受力围绕转销转动时,带动主轴向左移动,压缩弹簧,此时主轴与锁紧转轮相啮合的内、外齿处于分离状态而解锁。
在左右两根摆臂之间设置中间件,并在中间件上设置竖向的转轴,锁紧压块围绕转轴转动。
在中间件上,相对于锁紧压块的另一侧设置缓冲拉弹簧,缓冲拉弹簧给锁紧压块一个远离两块导向槽钢的作用力。
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在中间件上,另一端连接在附墙支座上。
本发明整体升降脚手架力反馈式防坠锁紧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应杰,未经刘应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7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