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栖热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7414.X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刘俊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1D53/85;B01D53/50;B01D53/48;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栖热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除含硫物质的微生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污泥干化焚烧、堆肥等过程中,会产生温度较高(35~100℃)的废气,这种中/高温废气成分复杂,其中二氧化硫是主要的物质之一。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气逸散到大气中,随着空气的流动扩散到各处,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废气的治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并要求企业在排放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我国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对33种大气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与其它物理化学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方法因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技术清洁、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九十年代以后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生物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气中含硫物质转化为硫酸盐或硫单质的过程。生物方法适于处理低浓度、大气量的废气。
但是,目前常规的废气生物处理技术都是处理常温下的物质,对高温废气的处理通常采用喷淋冷却水给废气降温后再处理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能耗,而且需要处理新产生的大量废水,加大了处理成本。
因此,寻找能够适应中/高温环境生存的栖热菌,利用栖热菌对中/高温废气直接进行处理,无需降温设备,从而在达到废气处理要求的同时,简化处理工艺,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株能够对中/高温废气直接进行处理脱除含硫物质的栖热菌。
所述栖热菌具体为水管致黑栖热菌(Thermus Scotoductus)ZDL1,该菌株已于2013年4月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430,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
该菌株特点如下:
该菌株在LB固体平板上菌落颜色为白色,不透明,形状不规则,边缘光滑,湿润。菌体呈长杆状,大小为0.5–1.5×2.5–15.0μm,无鞭毛和孢子,革兰氏染色阴性,接触酶和氧化 酶阳性,可以利用硝酸盐,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链霉素敏感,但具有抗多粘菌素B和利福平特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0-100℃。
将16SrDNA序列采用DNAMAN软件进行相似性归并,将相似性大于97%的序列归并为一个操作单元,选取每个操作单元中的代表序列利用BLAST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选取1400bp以上长度进行比对(Clustelx1.83),采用邻位连接(Neighbour Joining)法进行系统学分析(MEGA3.1)。
系统发育树如图1所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问题是提供水管致黑栖热菌(Thermus Scotoductus)ZDL1在脱除含硫物质净化中/高温含硫废气中的应用。
将所述栖热菌ZDL1通过试管斜面种-摇瓶种-种子罐-生产罐-产品(包装剂型为液体菌剂或固体吸附菌剂)的生产工艺制备得到菌剂。
斜面培养基组成为:牛肉粉3.0-5.0g,Na2S2O3·5H2O5.0g,KH2PO42.0g,KNO32.0g,NH4Cl0.5g,MgCl2·6H2O0.5g,FeSO4·4H2O0.01g,NaHCO31.0g,水1000ml,pH值6.0-7.5,琼脂15g,121℃灭菌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74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