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箱屏蔽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99681.0 申请日: 2013-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3648261A 公开(公告)日: 2014-03-19
发明(设计)人: 史亚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5K9/00 分类号: H05K9/00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地址: 266555 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机箱 屏蔽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机箱屏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机箱屏蔽方法。

背景技术

任何实用的屏蔽机箱上都有缝隙,这些缝隙是由于屏蔽板之间临时搭接所造成的。由于缝隙的导电不连续性,在缝隙处会产生电磁泄漏。对于非永久性搭接,采用电磁屏蔽衬垫等屏蔽材料是目前采用的较为普遍有效的方法。

电磁屏蔽衬垫是一种弹性好、导电性好的材料。将这种材料填充在缝隙处,能保持导电连续性,是解决缝隙电磁泄漏的好方法。

衬垫的硬度需要适当,硬度太低,容易造成接触不良,屏蔽效能低;硬度太高,需要较大的压力,给结构设计增加难度。衬垫只有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形变时,才有屏蔽作用。当外力去掉后,衬垫不会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即发生了永久变。

金属丝网衬垫,在高频时会呈现较大感抗,使屏蔽效能降低。

导电橡胶易收到湿气,菌类,风化或者热的影响,应安装在环境密封的内侧

铍铜簧片直流电阻低,感抗小,低频和高频时都具有较高屏效。但因为形状复杂,对结构的安装要求高,造成加工困难。

所有电磁屏蔽衬垫都存在成本高,不方便加工的缺陷。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箱屏蔽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箱屏蔽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屏蔽体配合面上分别设置等间隔间距的凸点;

步骤2:将凸点与屏蔽体配合面进行过盈挤压接触,以实现两个屏蔽体的低阻抗连接。

所述的屏蔽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等间隔的间隔为小于λ/20,其中λ为所需屏蔽信号的波长。

所述的屏蔽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凸点的材料为屏蔽体本身,通过特殊工艺加工形成。

所述的屏蔽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凸点为非金属,通过喷涂导电涂料或采取电镀手段使其与屏蔽体配合面一起形成导电面。

所述的屏蔽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凸点与所述屏蔽体配合面一体设置。

所述的屏蔽方法,其中,实现过盈挤压接触的方法为通过螺装,使两个屏蔽体相邻螺钉之间的凸点实现挤压配合;或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通过T型槽的配合方式实现T型槽侧壁的凸点挤压接触。

采用上述方案,不需要单独增加辅件,易于装配,降低成本,结构设计灵活,并且节省辅件,节约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步骤1的工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步骤2的工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在钣金件屏蔽机箱,四周搭接并结合螺装,形成封闭腔体。

步骤1:在件1(上盖)的侧壁上冲压出间隔均匀的突起

步骤2:件1(上盖)与件2(下壳体)扣合时,件1上内壁突起会与件2的外壁紧密配合。

本实施例中,在无突起时,件1件2只有在螺钉链接的地方为低阻抗连接,由于螺钉紧固会造成薄壁外壳变形,形成长度为L的缝隙。件1上冲突起后,突起的地方也为低阻抗连接,缝隙长度缩短为L/3。从而提高了机箱的屏蔽效能。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为件1与件2装配而成的注塑机箱,内壁喷涂导电涂料形成屏蔽机箱。

件1端面上有一圈连续的U型槽;件2端面为一圈连续的T型突起。扣合后,通过大面上四角的螺钉施加压力,在不添加柔性导电衬垫的情况下,螺钉之间形成间距为L的细长条缝隙。

步骤1:在上盖件1的U形槽两侧注塑出跟基体一体的半圆柱形突起。

步骤2:上下盖扣合时,通过四周螺钉的压力10,使上盖与下盖在圆柱形突起处形成挤压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增加突起后,件1件2突起配合处也为低阻抗连接,缝隙长度缩小为L/6。从而提高了机箱的屏蔽效能。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箱屏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如图1所示,在屏蔽体配合面上分别设置等间隔间距的凸点20;

步骤2:如图2所示,将凸点20与屏蔽体配合面30进行过盈挤压接触,以实现两个屏蔽体的低阻抗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9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