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0169.3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2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裕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和歌山***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防脱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横机编织针织物时,对因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切换针织纱而显现的针织纱余端部进行处理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具有饰边花纹、嵌花花纹等的针织物中,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进行针织纱的切换。在该针织纱切换的部分,存在从利用切换前的针织纱编织的针织物部引出该针织纱的出纱部、和向利用切换前的针织纱编织的针织物部导入切换后的针织纱的入纱部,需要在这些入纱部及出纱部避免针织纱脱散。本申请人曾提出使横机进行该防脱散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针织纱的切换(入纱、出纱)时在从针织物侧端朝向针织物内侧的方向上进行基于集圈编织的缝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39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虽然能够以简单的工序高效地进行防脱散处理,但根据针织纱的种类(原材料、粗细等),防脱散并不充分,可能导致针织纱脱散,或在针织物发生渗色(滲み)。通过增加集圈的次数而可提高防脱散的效果,但根据针织纱的种类,而可能在下一次编织时线圈无法从织针退圈。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不使用集圈编织而以简单的工序发挥充分的防脱散效果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本发明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使用横机对因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切换从所述第一给纱口供给的第一针织纱和从所述第二给纱口供给的第二针织纱而显现的针织纱余端部进行处理,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和向针床供给针织纱的第一给纱口及第二给纱口,并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在进行编织的对象针床中,设沿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编织方向为行进方向,并设与该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行方向时,包括以下的工序α~工序γ。
[工序α]…利用所述第二针织纱编织基底针织物部时,使该基底针织物部的一部分的线圈移圈到与对象针床对置的针床上,使所述第一给纱口移动而使第一针织纱的针织纱余端部向对象针床与移圈了的线圈之间供给,然后使移圈了的线圈复位。
[工序β]…相对于包含在工序α移动返回了的线圈在内的线圈,使用所述第二针织纱向行进方向编织新的线圈。
[工序γ]…以所述第一给纱口附近的针织纱余端部与所述第二针织纱中的从所述第二给纱口连接到基底针织物部的连接纱不缠绕的方式进行以下的工序γ1及工序γ2,使所述针织纱余端部与利用移动返回了的线圈和与该线圈相邻而不移动返回的线圈形成的沉降弧交叉。
(工序γ1)…使供给在工序β编织了线圈的第二针织纱的第二给纱口向逆行方向移动。
(工序γ2)…使在工序β编织的新的线圈中的、相对于在工序α移动返回了的线圈编织的新的线圈移圈到与对象针床对置的针床,使在工序α供给针织纱余端部时移动的第一给纱口向其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然后使移圈了的新的线圈复位。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的一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在工序γ中,在工序γ1之后进行工序γ2。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的一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一边使在工序α移动返回的线圈向行进方向偏移一边反复进行基于工序α~工序γ的编织。此时,工序β中,相对于相比在工序α移动返回的线圈位于逆行方向的不移动返回的线圈编织新的线圈后,接着相对于在工序α移动返回了的线圈编织新的线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通过使针织纱余端部与基底针织物部中的线圈的沉降弧交叉,能够利用沉降弧将针织纱余端部固定,因此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充分进行针织纱余端部的防脱散。另外,由于不使用集圈编织,因此与针织纱的种类无关而不会发生渗色,也不易产生针织纱的松弛。因此,第一针织纱及第二针织纱的种类(原材料、粗细等)的选择的自由度高。
根据第一给纱口和第二给纱口的前后的位置关系,有时伴随各给纱口的移动而从各给纱口连接到针织物的各针织纱交叉。若在该交叉状态下进行编织,则第一针织纱(针织纱余端部)相对于由第二针织纱形成的基底针织物部缠绕,针织物的外观变差。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在工序γ中,在工序γ1之后进行工序γ2,由此与第一给纱口和第二给纱口的前后的位置关系无关而从各给纱口连接到针织物的各针织纱不缠绕。因此,不需要考虑各给纱口的位置关系,因此针织物的编织数据生成变得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0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