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01154.9 申请日: 2013-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3690553A 公开(公告)日: 2014-04-02
发明(设计)人: 陈晓蓉;刘成;杨宗国;陆云飞;徐庆年;路玲庆;汤伯宗;苗慧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主分类号: A61K31/7048 分类号: A61K31/7048;A61P1/16;A61K31/352;A61K31/704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巫蓓丽
地址: 201508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肝细胞 黄疸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肝细胞性黄疸(hepatocellular jaundice)是由于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UCB)潴留于血中,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CB),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而反流入血,结果发生黄疸,其中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自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削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循环中,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0026918.9,公开日2013.06.26,公开了芍药苷在制备治疗肝性黄疸药物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5):60-62,刊出的论文“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51例临床观察”,公开了一种消黄方:茵陈蒿30g(2.4kg)、栀子15g(1.2kg)、赤芍15g(1.2kg)、茯苓15g(1.2kg)、生甘草10g(0.8kg),又名清热利湿兼以活血化瘀方,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治疗难治性黄疸患者,可改善患者脾胃系相关症状,其退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降低血清TBiL和DbiL,ALT、AST明显低于治疗前,在保护肝细胞损伤方面有确切疗效。 

中药方剂的药效基础来源于所含化学物质,通过现有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已从中发现了许多有疗效的化学物质。中药所含活性成分众多,中药疗效的发挥是各活性成分相互配合影响的结果。研究活性成分配伍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有利于促进中药内涵现代化,但其相对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化学成分复杂,成分之间或起协同作用,或起相反甚至拮抗作用,有的可能在煎煮时发生了成分的变化。对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化学研究应该把方剂作为一个整体,不仅需要寻找活性成分,更需要注重对其不同化学成分组合、量化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活性筛选与化学分离紧密结合,以药效为指标,追踪分离复方有效部位与有效成分,根据临床疗效建立与某一病症相对应的药理模型,确定复方产生某种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并分析其剂量的变化与药效的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复方组方规则及疗效机制。但是目前关于上述消黄方的有效组分配伍的化学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上述药物组合物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栀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组成,且所述的栀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4-48):(0.9-1.1):1。

优选地,所述的栀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6:1:1。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常规药用载体。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如上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退肝细胞黄疸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通过以消黄方中5种可能的有效组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栀子苷、芍药苷、茯苓多糖、甘草酸)为研究对象,应用α-萘异硫氰酸酯大鼠黄疸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5因子10水平表”分组设计治疗性给药,以血清总胆红素测定为筛选指标,通过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最佳有效组分配方:栀子苷、6,7-二甲基香豆素和甘草酸的重量比为(44-48):(0.9-1.1):1,并对该组方的效果进行了验证,且通过实验证实了三种化学物质的重量比对于其疗效有显著影响。这对于阐明消黄方的组方规则及疗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能进一步提高肝细胞黄疸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各组大鼠HE染色(×200)结果。N,正常组;M,模型组;X,消黄方组;UDCA,UDAC组,1-10为均匀设计各组分。

附图2是各组大鼠HE染色(×200)结果。N,正常组;N-Zj,正常最佳配方组;M,模型组;Zj,造模后给予最佳配方组;X,消黄方组。 

附图3是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00)。N,正常组;M,模型组;ZJ,最佳配伍组;X,消黄方组。 

附图4是CD68蛋白表达免疫印记结果。N,正常组;M,模型组;X,消黄方组;ZJ,最佳配伍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未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11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