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粗制生物质气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2117.X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强宁;初海石;霍燕;于杰;刘兆远;王晓昌;董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24 | 分类号: | F23D14/24;F23D14/70;F23D14/4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纪艳艳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粗制 生物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粗制生物质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气体燃料是一种包含各种低热值水平、来源丰富且成份复杂的高温粗制生物质气燃料能源。普通常见燃气(气体燃料总称为燃气)包括生物质燃气、煤制气等,热值一般在4000~40000KJ/Nm3范围,其主要可燃成分包括CH4、CO、H2、CnHm等。燃气的热值、可燃组分随原料的种类、状态、含水率的不同而变化,而要保证燃气的充分、稳定燃烧,燃烧器必须具备稳定的性能。
目前,各行各业中燃气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国内外市场上流通和用户使用的普通工业燃烧器,一般以重油、柴油、天然气等作为燃料。粗制生物质气使用这些燃烧器时,容易出现出力不足、燃烧不充分、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应性或调节范围较广的燃烧器,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粗制生物质燃气燃烧器,可以实现多种条件的燃气在高温状态下与空气的充分匹配,使燃气燃烧充分、稳定,充分利用燃气本身携带的显热及可燃成分,最大程度的发挥燃气的热量。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温粗制生物质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燃烧主机、燃气通道、扰流调节机构、一次配风机构、高温蓄热燃室和二次配风机构;燃气通道具有燃气进口和燃气出口段,燃气通道连通燃烧主机与高温蓄热燃室;扰流调节机构包括扰流装置和调节装置,扰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燃气管道出口段的筒体、与筒体同轴设置的中空轴体、设置中空轴体内的螺旋扰流子和位于筒体与中空轴体之间的螺旋折流板,调节装置与中空轴体相连用于带动中空轴体旋转和直线运动;一次配风机构包括主配风机和连通主配风机与燃气通道的一次风道;二次配风机构包括副配风机和连通副配风机与高温蓄热燃室的二次风道。
优选地,高温蓄热燃室包括燃烧筒体、燃室主体、长明助燃机构和蓄热稳燃墙;燃室主体设置在燃烧筒体内;长明助燃机构设置在燃烧筒体上,且与燃室主体相通;蓄热稳燃墙位于燃室主体内。
优选地,燃室主体前端为呈前端小和后端大的锥台状结构。
优选地,其还包括设置在燃烧筒体内的射流管,射流管两端分别连通二次风道和燃室主体。
优选地,射流管与燃烧筒体轴线呈60°角。
优选地,中空轴体末端为喇叭状结构。
优选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丝杆、与调节丝杆配合的丝母和安装在调整丝杆上的手轮,丝母与燃烧管道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合理设计燃气管道、扰流调节结构、配风机构及高温蓄热燃室,使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为燃气的充分燃烧奠定了基础。
2、螺旋扰流子及折流板使气流呈旋流、调节装置的配合,使得燃气通过时,形成有效的涡旋,产生在此处涡旋随着燃气通道出口端距离的增大而远离燃烧器出口,并在燃烧器出口前方形成均匀流体动力场。
3、高温蓄热燃室设长明助燃机构,增加了燃烧系统的燃料适应、调节能力。
5、稳燃墙结构,能够维持蓄热稳燃调节,保证有效成分燃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手轮,2、燃烧主机,3、一次风道,4、二次风道,5、长明助燃机构,6、蓄热稳燃墙,7、射流管,8、中空轴体,9、折流板,10、筒体,11、扰流子,12、丝杆,13、丝母,14、燃烧筒体,15、燃室主体,16、主配风机,17、副配风机,18、燃气出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说明书附图来阐明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属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方案。
一种高温粗制生物质气燃烧器,包括燃烧主机2、燃气通道18、扰流调节机构、一次配风机构、高温蓄热燃室和二次配风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2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