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光纤连接器及其适配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02142.8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0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尤建昌;赵小博;罗勇;高文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光纤 连接器 及其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匹配安装的适配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化封装的光纤物理对接连接器及其适配器,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与光纤之间的连接,以及光纤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基本都是通过连接器来实现的,随着信息互联网爆炸式的增长,光纤连接密度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即在单位体积内要实现更多路的光纤连接。在那些需要光路的高密度连接场合,及一些空间十分有限的光模块中,一种长度与截面面积比常规连接器小,并且便于安装操作的小尺寸连接器就显得非常必要。通常一些研发工程师们会把普通连接器的护套截短,或者直接通过两个陶瓷插针耦合后点胶来实现光纤的小尺寸对接。但是这些方法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技术性问题,比如仅仅截短普通连接器的护套,对连接器的实际长度改变不会很大,因为连接器一般还包含前套,后套等零件;而直接用两个插针通过点胶方式耦合的结构虽然可以大浮减小产品体积,但裸插针没有保护而暴露在模块盒里并且点胶固定导致连接器器没有了弹性装置,产品的失效风险将大幅加大。那么一种尺寸比常规连接器小,性能稳定可靠的小型连接器方案需求就显得非常迫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型化连接器组件以满足目前市场对小型连接器的一些特别需求,特别是为一些空间非常有限的模块定做小尺寸连接器以及配合安装的适配器组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光纤连接器,包括外套、弹性装置、陶瓷插芯装配体,陶瓷插芯装配体由陶瓷插芯、尾柄、光纤组成,尾柄由防旋转结构、外圆柱体、台阶面组成,防旋转结构为多边形,台阶面是位于防旋转结构与外圆柱体之间的过渡平面且垂直于尾柄本体轴线;外套为中空结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且穿透外套壁的“d”形轨迹凹槽,该轨迹凹槽由与外套本体轴线竖直设置的导入槽、垂直外套轴线的轴向止动面、与外套本体轴线平行的旋转止动面、连接旋转止动面的止动凹槽组成;弹性装置安装于外圆柱体上,并与尾柄一并设置于外套中空内孔中;弹性装置的前端面与台阶面切合,弹性装置后端面与外套的中空内孔壁接触,弹性装置被限制于外套内孔壁与尾柄台阶面所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外套尾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平台,该平台与外套轴线平行且未穿透外套壁。
所述止动凹槽为半圆形。
所述防旋转结构的多边形结构是正六边形或者正方形。
小型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包含外壳、套筒挡块、准直套筒依次设置,外壳表面设置有止动凸台和防旋转凹槽,四个止动凸台对称分布于外壳的两端,止动凸台直径小于外套上的导入槽宽度;两个防旋转凹槽是贯穿外壳圆柱面而分别设置外壳两个端面的方形凹槽,防旋转凹槽与防旋转结构相互切合,外壳中空结构由三个尺寸不同的内孔组成,套筒挡块为两个尺寸不同的内孔组成的圆柱体,套筒挡块端面到其内孔之间形成的台阶面距离大于准直套筒的长度。
所述止动凸台是与外壳轴线垂直的圆柱台。
所述套筒挡块端面到其内孔之间形成的台阶面距离超出准直套筒长度为0.15mm-0.3mm 。
所述套筒挡块端面到其内孔之间形成的台阶面距离超出准直套筒长度为0.2mm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尺寸连接器设计方案,长度尺寸只有常规LC连接器的1/3,截面尺寸只有常规LC连接器的3/4,并且拥有其他常规连接器所有的基本功能。本发明与常规连接器SC,ST,FC等连接器相比,尺寸会更小。
2、本发明组件装置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是很多空间有限的光模块中实现光路快速热插拔耦合的优选方案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小型连接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本发明小型连接器的外套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小型连接器陶瓷插芯装配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小型连接器相互对接耦合典型案例剖面示意图;
图5、本发明连接器相互对接耦合典型案例所用适配器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适配器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适配器外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适配器的套筒挡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连接器与LC型连接器耦合方案实例的适配器剖面示意图;
图10、本发明连接器与LC型连接器耦合方案实例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2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