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米级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03052.0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才;纪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均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8 | 分类号: | C01B33/1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米 分散 二氧化硅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米级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尤其是粒径分布为50-100um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形状规范、粒度均一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SiO2)由于具有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触变性,以及组成单一和表面易功能化等特点,在橡胶、塑料、涂料、颜料、催化剂、色谱填料、高性能陶瓷等材料学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还由于其在有机溶剂中不溶胀和不易受细菌侵蚀,有着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包括生物细胞分离和医学工程、化妆品、药物、医学诊断以及免疫测定等。近年来,更引起人们研究兴趣的是用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为原料自组装制备光子晶体。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很多,如微乳液法、化学气相沉淀法、Stober法。微乳液法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物,其回收较难,成本高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化学气相沉淀法则需要特定的设备,能耗较高。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的Stober法采用醇作溶剂使硅酸盐在氨水催化下水解缩聚,再经一定的后处理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其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可以得到单分散性较好的产品。
几十年来,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956年Koble等人在乙醇溶液中,用正硅酸乙酯缩合生成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Stober等人对此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968年,以乙醇为溶剂制做出了较小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此后,学者们对此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祝民权比较系统研究了传统溶胶-凝胶法与多步生长法对二氧化硅微球单分散性及球形度的影响。曹维孝等通过调节四乙氧基硅烷(TEOS)/水/氨水间的比例,得到不同粒径(35~750nm)、单分散性的二氧化硅胶体颗粒。张辉等运用统计模式识别LMAP法优化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工艺。另外,近几年国内关于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也有涉及。CN1974385介绍了一种以金属硅粉在一定量碱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制备出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其关键技术是控制碱液的加入速度使新生成的微球前体浓度低于新核形成的浓度。CN101492164利用种子-生长多步法,通过选择种子制备及生长过程中合适的乙醇、氨水和水的比例,制得粒径偏差低于3%、具有高圆度和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虽然人们对单分散二氧化硅体系有了系统深入的了解,由于单分散体系的形成过程对条件十分敏感,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反应水解和缩合的速率关系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而微球的生长速率也随着水解和缩合进行变化,使得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至今仍都局限在实验室中,还难以达到批量生产的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且粒径可控的微米级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利用Stober法合成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种子:在10-60℃的反应温度下,在醇、水和氨水溶剂体系中,加入0.01-0.5mol/L浓度的四乙氧基硅烷的醇溶液反应得到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种子;
(2)利用种子生长法,以上述二氧化硅微球种子制备二氧化硅微球:以二氧化硅微球种子、氨水和醇配成浓度为1015-1017个/L的二氧化硅种子液,在10-60℃反应温度下,加入浓度为0.2-5mol/L的氨水-醇溶液和0.2-5mol/L的四乙氧基硅烷醇溶液反应得到微米级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
所述步骤(1)中的醇为脂肪醇;所述脂肪醇为乙醇;所述脂肪醇也可以为正丙醇。
所述步骤(1)中的温度为40-50℃。
有益效果: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以往工艺难以达到批量生产的规模,本工艺实验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易操作,可达到批量生产的规模,易于实现工业化,由于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可放大到公斤级的规模。
(2)通过本工艺可以获得高圆度、窄分布、且粒径可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通过反应溶剂的选择及反应温度的控制,得到的二氧化硅微球分布更均匀,得到的二氧化硅微球粒径分布偏差不大于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均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均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3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酸铝分子筛膜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备白炭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