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撞自适应防挥鞭伤的滑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3085.5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1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周青;赖兴华;张晓伟;张盼盼;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主分类号: | B60N2/427 | 分类号: | B60N2/42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1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挥鞭 滑动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尾撞自适应防挥鞭伤的滑动座椅,属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追尾碰撞事故是道路上最常见的碰撞形式之一,虽然其造成的乘员致命伤害相对较小,但由追尾碰撞事故造成的颈部挥鞭伤导致的社会性支出却比较大。挥鞭伤是指在追尾碰撞中,乘员颈部的挥鞭运动造成的损伤。目前关于其损伤机理还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减少乘员的躯干和头部的相对运动能减少挥鞭损伤,同时已有汽车厂商基于这种认识生产出降低挥鞭伤的座椅,并在碰撞中证明有效。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追尾碰撞乘员颈部保护座椅存在保护形式单一、保护性能欠佳及普适性较差等缺点。
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00843.8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追尾碰撞的颈部保护的平动吸能座椅,对乘员颈部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个装置研究工况单一,只能适用中低速尾撞,对于高速尾撞该装置不能提供较大的约束平台力;保护性能单一,对于车辆二次碰撞座椅会向前滑动,极易引起乘员其它伤害;结构复杂、机械效率低,保护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尾撞自适应防挥鞭伤的滑动座椅。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尾撞自适应防挥鞭伤的滑动座椅,包括头枕、椅背、椅垫、与所述椅垫固定连接的滑动导轨、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导轨、调节座椅前后位置的滑道锁止机构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滑动座椅两侧的平动吸能机构,每个所述平动吸能机构包括锁销平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锁销平板上的固定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导轨上的牵引圆柱、吸能钢片,所述吸能钢片的一端绕过所述固定挡块与所述牵引圆柱相连而另一端悬空,所述平动吸能机构还包括椭圆柱和用于固定所述椭圆柱以阻止所述椭圆柱转动的可动挡块,所述椭圆柱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挡块上,所述可动挡块可分离地插设在所述椭圆柱内,所述吸能钢片的一端绕过所述椭圆柱与所述牵引圆柱相连而另一端悬空,所述椭圆柱具有二个工作位置,当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可动挡块插设在所述椭圆柱内,所述吸能钢片与所述椭圆柱的以椭圆柱长轴为界的半弧面接触;当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可动挡块脱离所述椭圆柱,所述吸能钢片与所述椭圆柱的以椭圆柱短轴为界的半弧面接触,所述平动吸能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座椅上并与所述可动挡块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可动挡块与所述椭圆柱相分离插接的操作机构。
所述椭圆柱上对应所述固定挡块的位置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椭圆柱转动角度的滑槽,所述固定挡块的一端部位于所述滑槽内且可沿所述滑槽滑动,当所述固定挡块的一端部位于所述滑槽的一端时,所述椭圆柱转动角度为0度,所述椭圆柱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固定挡块的一端部位于所述滑槽的另一端时,所述椭圆柱转动角度为90度,所述椭圆柱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当所述椭圆柱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可动挡块的一端部穿过所述锁销平板而位于所述滑槽的另一端。
所述锁销平板上对应所述可动挡块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所述滑槽为以所述椭圆柱的中心为圆心、以所述椭圆柱的中心到所述固定挡块的距离为半径的弧形滑槽。
所述滑动导轨上设有平板导槽,所述锁销平板的一端为导块,所述导块设置在所述平板导槽内,所述平板导槽的两端设有前限位块和后限位块,所示导块的后端部与所述后限位块相抵触。
所述导块的前端部设有销轴,所述平板导槽的前端设有用于卡住所述销轴的销孔。
所述销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导轨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销轴相连。
所述滑动座椅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滑动座椅上用于测试汽车尾撞程度的碰撞传感器、对所述碰撞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指令发送到所述操作机构从而控制所述可动挡块运动的处理装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滑动座椅上的平动吸能机构采用吸能钢片与椭圆柱的以椭圆柱长轴为界的半弧面接触或与椭圆柱的以椭圆柱短轴为界的半弧面接触来提供不同的约束平台力,进而适用不同程度的尾撞工况,如吸能钢片与椭圆柱的以椭圆柱长轴为界的半弧面接触时,适用低速尾撞工况;吸能钢片与椭圆柱的以椭圆柱短轴为界的半弧面接触时,适用高速尾撞工况,而且对高速尾撞工况能提供较大的约束平台力,实现座椅稳定的后滑以保护乘员颈部免受伤害。
本发明的滑动座椅结构简单、机械效率高、保护效果好、维修成本低,适用于多种工况,便于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3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