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釜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04193.4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1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应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俊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釜,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反应釜均为单层形,特别在沥青等高粘度流体盛放时,因为底层流体的密度大于上层流体的密度,会存在排出缓慢,容易堵塞出料口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一个双层的反应釜,使得底层和上层流体可以方便混合,加快流体的流动性。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外层和反应釜内层,所述反应釜外层和反应釜内层均为漏斗状,所述反应釜外层包括设置在顶端的进液开口A和设置在底部的漏液口A,所述反应釜内层包括设置在顶端的进液开口B和设置在底部的漏液口B;
所述反应釜内层嵌套在反应釜外层内部,所述反应釜外层的内壁和反应釜内层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反应釜内层的内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呈若干环形排布在反应釜内层的内壁上,所述通孔的直径沿漏液口B到进液开口B逐渐递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漏液口B的长度小于漏液口A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反应釜外层和反应釜内层之间通过若干连接筋固定,所述连接筋一端固定在反应釜外层的内壁,所述连接筋另一端固定在反应釜内层的外壁。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反应釜的反应釜外层内设置反应釜内层,在反应釜内层上设置通孔,因为表层流体的黏度较低,所以表层流体可以通过反应釜外层和反应釜内层之间的间隙快速的流动到反应釜底部,通过和底部的高黏度流体混合,降低沿层阻力,方便流体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图1反应釜外层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外层;2、反应釜内层;3、通孔;4、排液口B;5、排液口A;6、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外层1和反应釜内层2,所述反应釜外层1和反应釜内层2均为漏斗状,所述反应釜外层1包括设置在顶端的进液开口A和设置在底部的排液口A5,所述反应釜内层2包括设置在顶端的进液开口B和设置在底部的排液口B4;
所述反应釜内层2嵌套在反应釜外层1内部,所述反应釜外层1的内壁和反应釜内层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反应釜内层2的内壁上设置有通孔3,所述通孔33呈若干环形排布在反应釜内层2的内壁上,所述通孔3的直径沿漏液口B到进液开口B逐渐递增;
为了低粘度的流体可以与高粘度的流体良好的混合,所述漏液口B的长度小于漏液口A的长度;
为了保证低粘度流体的良好流动性,所述反应釜外层1和反应釜内层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筋6固定,所述连接筋6一端固定在反应釜外层1的内壁,所述连接筋6另一端固定在反应釜内层2的外壁。
当沥青等高黏度流体加入到反应釜时,因为流体静置后会有分层效应,此时质量偏大,黏度较大的流体会滞留在反应釜底部,如果直接从排液口排出的话,底层黏度较高的流体会堵塞住排液口,但本产品可以使得黏度较低的上层液体从缝隙中快速的流动到排液口处,降低了排液口壁面的沿程阻力,提高了排出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俊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俊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4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场宿舍专用床头柜式双人供氧终端
- 下一篇:一种搅拌桨定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