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4550.7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6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志;吴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基 施工 装配式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桩基施工机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护筒是一种建筑物桩基施工的机具,通常埋设于桩基的孔口,防止孔口地表土的塌陷,并对成桩机械起导向作用。通常护筒直径要比桩径大200mm左右,桩基成孔时对护筒直径偏差的精度要求不高。
每项桩基工程通常有多种直径的桩型,根据桩径不同经常要配置多种不同规格的护筒以满足施工需求。护筒为中空结构,单位体积重量相对较轻,但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在运输过程中占用运输车辆有效空间,并且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容易变形,尤其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护筒的运输成本比较高,对施工生产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及其使用方法,该护筒由若干段标准的弧状分段组成,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角度,构成不同直径的护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其特征在于:该护筒主要由若干段弧状分段组成,所述若干段弧状分段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圆筒型结构;所述弧状分段主要包括弧板,所述弧板的左侧设有销轴,弧板的右侧设有与销轴对称布置卡套,所述卡套内部卡槽的形状与销轴相匹配;相邻两块弧状分段通过销轴插在卡套内的方式连接,并且销轴可以在卡套内转动,所述相邻两块弧状分段之间的转动角度在-4°至11°之间变换。
所述卡套的横截面为鱼钩型,卡套的内部卡槽朝外;所述弧板上靠近销轴处从上到下均匀开设有多个螺栓孔,每个螺栓孔内都拧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底端抵在卡套上。
所述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还包括一个上部加强箍,所述弧板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与上部加强箍连接的连接螺栓孔;所述上部加强箍由沿口板和上环状钢圈焊接而成,上环状钢圈上开设有一圈与弧板上端连接螺栓孔相适应的螺栓孔,所述上环状钢圈位于上述护筒上端内部,并且通过平基螺栓与弧板固定连接。
所述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还包括一个下部加强箍,所述弧板的下端开设有用于与下部加强箍连接的连接螺栓孔;所述下部加强箍为一个下环状钢圈,并且该下环状钢圈上开设有一圈与弧板下端连接螺栓孔相适应的螺栓孔,该下环状钢圈位于上述护筒下端内部,并且通过平基螺栓与弧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环状钢圈被分割为3-4段弧度板,并且通过塑料的平基螺栓与弧板固定连接。
所述弧板以Φ1200mm弧度为标准制作,弧长为314mm,高度为2000mm;所述Φ1000mm的护筒由10块弧状分段组成,Φ1200mm的护筒由12块组成,Φ1400mm的护筒由14块组成,其余尺寸依此类推。
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制作多块相同的弧状分段:先制作多块弧度为Φ1200mm,弧长为314mm,高度为2000mm的弧板,再在每块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一个销轴和一个卡套;
2)根据需要的直径选择具体块数的弧状分段,并且在所有弧状分段的卡套3内抹上一层黄油;将后一块弧状分段上的销轴插入前一块弧状分段的卡套,以此类推将多块弧状分段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圆筒型;
3)调节所有的调节螺栓,使每个调节螺栓的底端都抵在相应的卡套上;
4)安装上下部加强箍:先将上部加强箍的上环状钢圈插入护筒的上部内,用平基螺栓进行连接;再将将下部加强箍插入护筒的下部内,采用平基螺栓连接。
一种可加长的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上下连接的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所述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中的每块弧板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连接螺栓孔;上下相邻两个连接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之间通过多块连接板连接,所述多块连接板将相邻两个桩基施工用装配式护筒的连接端围绕一圈,每块连接板上设有上下两排与弧板上连接螺栓孔相对应的螺栓孔,上排螺栓孔与位于上部的弧板通过螺栓连接,下排螺栓孔与位于下部的弧板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45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