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途通用航空润滑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06860.2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6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席瀛;崔习国;都长飞;李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油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M169/00 | 分类号: | C10M169/00;C10M177/00;C10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张皓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通用 航空 润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通用航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硼酸型稠化剂的多用途通用航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润滑脂对于保证飞机的工作可靠性和维修性有重要的作用。航空润滑脂主要用于航空电机、仪表、发动机附件机轮等部件的轴承、齿轮、链条及操纵机构节点的润滑与防护,飞机上应用脂润滑的工作部位很多,工作条件又各不相同,因而航空润滑脂的品牌较多。然而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飞机的类型不断改进,速度加快,对航空润滑脂的使用温度范围、载荷能力、耐介质性能、防护能力等的需要不断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润滑脂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目前,已开发的润滑脂主要有复合锂润滑脂(如CN96120874)、聚脲润滑脂(如CN101440329、CN1465680)、膨润土润滑脂(如US4,711,732)、复合高碱性磺酸钙润滑脂(如US5,015,401)等。
然而,聚脲润滑脂的机械安定性较差,用于机轮轴承时存在甩脂突出的问题。膨润土润滑脂在轴承中长时间运转会变稀,并且其抗磨性和抗擦伤性不高,相容性较差。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低温性能较差,尤其是低温转矩,即使使用粘度更低的PAO4号基础油,其低温转矩性能仍不能满足多用途润滑脂的指标要求。而复合锂稠化剂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氧化安定性、胶体安定性、剪切安定性和相容性,目前国际上多用途的通用润滑脂产品均采用复合锂稠化剂,例如:美军预研制的多功能润滑脂及SHC100采用的都是复合锂稠化剂,我军931高温航空润滑脂和936航空润滑脂都采用的是复合锂稠化剂。但目前我国使用的如931高温航空润滑脂和936航空润滑脂等仍存在虽然某些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要求,但其它性能指标不能符合要求的问题,既目前的航空润滑脂的应用范围仍然不够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途通用航空润滑脂,所述润滑脂由基础油、稠化剂、抗氧剂和极压抗磨剂构成,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润滑脂:
基础油含量为63%至90%;
稠化剂含量为5%至29%;
抗氧剂含量为2%至7%;
极压抗磨剂含量为1%至3%;
各组分总量之和为100%。
优选地,基础油含量为70%至82%;
稠化剂含量为13%至29%;
抗氧剂含量为3%至5%;
极压抗磨剂含量为1.5%至2.7%;
各组分总量之和为100%。
更优选地,基础油含量为74.6%;
稠化剂含量为19.3%;
抗氧剂含量为4.3%;
极压抗磨剂含量为1.8%。
其中所述基础油为PAO4和PAO6号基础油的复配油,两种油料的重量比为18:82。
所述稠化剂为复合锂稠化剂,该复合锂稠化剂以12-羟基硬脂酸、壬二酸和硼酸为复合酸与LiOH·H2O皂化得到。其中12-羟基硬脂酸和壬二酸的重量比约为1:1至8:1;基于100重量份的复合锂稠化剂,硼酸的加入量约为16重量份;LiOH·H2O的加入量约为15至40重量份,其余为12-羟基硬脂酸和壬二酸。
其中所述12-羟基硬脂酸和壬二酸的重量比优选为3:1至5.5:1,最优选为4.5:1。基于100重量份的复合锂稠化剂,LiOH·H2O的加入量优选为26至36重量份,最优选为31重量份。
抗氧剂为二异辛基二苯胺及其衍生物。
极压抗磨剂选自为噻二唑及其衍生物、二硫化钼、硫磷酯或其两种任意重量比例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多用途通用航空润滑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常温下将PAO4和PAO6号基础油按比例混合,形成复配基础油备用;
2)将硼酸用约100℃的水溶解,形成90℃硼酸饱和水溶液(90℃下硼酸溶解度约为31.3g/100g水),另外将LiOH·H2O搅拌下加入约100℃的水中,形成LiOH·H2O悬浊液,其中所述LiOH·H2O悬浊液中LiOH·H2O与水的重量比约为1: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油料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油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6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