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毒死蜱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6962.4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1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姜敬龙;王苏东;史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3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毒死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毒死蜱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毒死蜱是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于1965年首先开发的一种广谱性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和低抗药性的特点,具有触杀、胃毒和蒸熏三重作用,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与常规农药相比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如1605、甲胺磷、氧乐果等)的首选药剂。毒死蜱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家畜体外寄生虫均有重要意义。
毒死蜱农药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磷、三氯吡啶醇等难降解有机物,有机磷进入水体后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另外废水中含有的三氯吡啶醇钠能够使得水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变成红色,十分影响视觉感官。一般的有机磷废水处理方法包括蒸发结晶法,电解法,芬顿氧化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处理效率低下,有机磷降解不彻底,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并且处理后的水往往不能达标排放。催化水解氧化法是利用双氧水和催化剂在高温高压的酸性条件下对毒死蜱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水解反应,使得水体中的有机磷变成磷酸盐类,再通过沉淀法去除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相对低等特点,成功解决了毒死蜱废水难降解、高含盐,易变色等复杂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毒死蜱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毒死蜱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每吨废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3-15%的盐酸18-22公斤回收废水中的三氯吡啶三氯吡啶醇钠,固体三氯吡啶醇钠可用于再生产;
(2)在回收三氯吡啶醇钠后的废水中加入质量占废水总量0.5%的双氧水,预氧化,预氧化时间为7-9小时;
(3)在预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用量为废水重量0.1-0.15%的六水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高压反应装置,开启搅拌,升温至110-120℃,并保温6-8小时;
(4)反应结束后将温度降至35-45℃,开启废气处理装置,慢慢开曝气,曝气时间为0.5-1小时;
(5)继续降温并取样,分析总磷和氨氮的浓度,并根据浓度依次投入定量的氧化镁和氨水,调节pH值至8.5,搅拌10-13分钟,静止后过滤;
(6)分析反应后的废水的盐度,根据浓度用低盐度废水稀释至可生化的浓度,经过特种培养的微生物生化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7)过滤产生的固态物经分析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售予可利用的单位。
一种毒死蜱废水的处理方法,所述的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0-35%。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有机磷的降解效率极高,比一般的电解法,芬顿法等降解方法更容易达标;降解后的无机磷制备成鸟粪石,其中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利用标准,比蒸发法产生大量废盐废有机物减少了二次污染;有机磷被降解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生化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同时,特殊培养的微生物能基本降解废水中的三氯吡啶醇钠,出水中三氯吡啶醇钠浓度小于1ppm,经过太阳光照后,废水不再变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毒死蜱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每吨废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20公斤回收废水中的三氯吡啶三氯吡啶醇钠,固体三氯吡啶醇钠可用于再生产;
(2)在回收三氯吡啶醇钠后的废水中加入质量占废水总量0.5%的双氧水,预氧化,预氧化时间为7小时;
(3)在预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用量为废水重量0.1%的六水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高压反应装置,开启搅拌,升温至120℃,并保温8小时;
(4)反应结束后将温度降至35℃,开启废气处理装置,慢慢开曝气,曝气时间为1小时;
(5)继续降温并取样,分析总磷和氨氮的浓度,并根据浓度依次投入定量的氧化镁和氨水,调节pH值至8.5,搅拌13分钟,静止后过滤;
(6)分析反应后的废水的盐度,根据浓度用低盐度废水稀释至可生化的浓度,经过特种培养的微生物生化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7)过滤产生的固态物经分析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售予可利用的单位。
一种毒死蜱废水的处理方法,所述的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6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读取阵列中电阻开关器件的电路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护士巡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