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参快速捕捞器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07416.2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4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参 快速 捕捞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捕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利用水动力抽吸原理实现海参自动捕捞的工具,捕捞速度快,且不会对海参造成损伤。
背景技术
在此处键入背景技术描述段落海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海洋食品。目前,大多数的海参养殖为浅水池养殖,有的甚至是室内养殖。这种方法养殖的海参相对于野外养殖及野生的海参而言,营养价值较低,利润也更少。
野外养殖海参及捕捉野生海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其捕捞工作主要靠人工潜水完成,这种长时间的潜水作业大大增加了潜水员的工作危险性,同时带来了成本的增加。也有采用机械手臂的捕捞方法,但存在很多缺点,如容易抓破海参,捕捞效率较低,工具容易生锈及难以捕捉石缝中的海参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野外养殖海参及野生海参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因而发展新型、高效率的海参捕捞工具具有十分明显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海参捕捞器,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其特征为:共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网箱1、外壳体3与内壳体7,三者通过自攻螺钉8固定在一起;该工具共形成了四个腔体,分别为网箱与外壳体之间包围而成的海参容纳腔5,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包围而成的聚流腔2与射流腔6,内壳体独立包围而成的吸流腔4。以下将首先介绍每个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后介绍该捕捞器的工作过程,最后对其主要设计参数的设计范围进行了限定。
网箱的特征为:箱体采用钢架外覆盖尼龙网的形式,钢架的外观如图2所示,采用钢带11、13焊接在环形钢筋12、14上构成,钢带中部为直线段15,钢带下端卷起,作为安装边16,用以定位。为了平衡网箱的重量,可在网箱上绑适量的浮球。网箱的主要设计尺寸有2个,分别为外壳体顶端到网箱顶部的距离,定义为H3,见图1,箱体的最大直径,定义为D7。
外壳体的外观如图3所示,其特征为:采用薄壁结构、轻质材料,可以采用塑料制造,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其几何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锥段,分别定义为上锥段21与下锥段23,以及进水口22与安装边24,其主要设计尺寸有4个,分别为上锥段出口内径,定义为D5,上锥段与下锥段交界处内径,定义为D3,进水口内径,定义为D6,上锥段高度,定义为H4。
内壳体的外观如图4所示,其特征为:采用薄壁结构、轻质材料,可以采用塑料制造,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其几何结构主要包括导流叶片31、直流段32、吸流段34、摄像头仓33与安装边35,其主要设计尺寸有6个,分别为直流段的内径,定义为D1,导流叶片的外径,定义为D2,导流叶片的高度,定义为H2,吸流段的喇叭口直径,定义为D4,吸流段的高度,定义为H1,直流段32与上锥段21的搭接量,定义为L,见图1,定义有搭接为正,无搭接为负。
该海参捕捞器的工作过程如图5所示,具体的为:发现海参56后,使喇叭口对准海参,然后从进水口注水,当水流注入射流腔后经导流叶片射入聚流腔,根据水动力原理,会在吸流腔内形成同向的流动,如箭头所示,从而吸入海参,吸入的海参在水动力作用下顺着外壳体的出口流出,并掉落到容纳腔中。
在海参的捕捞过程中涉及对准海参和注水两个动作,采用的方法如图5所示:采用一段钢管53,下端固定在网箱52上,下端出口55通过一段软管54连接在进水口上,钢管上端悬挂在船舷上,并保证能够有小幅度的摇动,方便对准海参56,上端出口通过软管41、43、49、51依次接阀门50、水箱44、水泵42,水泵直接抽取海水并提供所需的压力,水箱用于压力缓冲,通过阀门50可以控制注水动作,同时为了能够确定海参的位置,在内壳体的摄像头仓内安装摄像头,其所需电缆48捆绑在钢管上,并接通船上的显示器47,用于观察海参位置。
该海参捕捞工具的主要设计参数范围规定如下:直流段内径D1,其取值范围为3~15CM,导流叶片的外径D2,其取值范围为1.1~2倍的D1,上锥段与下锥段交界处内径D3,其取值范围为D2加上0.5~2CM,吸流段的喇叭口直径D4,其取值范围为1.5~5倍的D1,上锥段出口内径D5,其取值范围为0.8~1.2倍的D1,进水口内径D6,其取值范围为10~30MM,箱体的最大直径D7,其取值范围为1~2倍的D4,吸流段的高度H1,其取值范围为0.5*D1~0.5*D4,导流叶片的高度H2,其取值范围为0.5~2倍的D1,外壳体顶端到网箱顶部的距离H3,其取值范围为1.5~10倍的D1,上锥段的高度H4,其取值范围为1.5~5倍的D1,直流段与上锥段的搭接量L,其取值范围为-0.5~+0.5倍的D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7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