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车间送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07474.5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7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4 | 分类号: | F24F7/04;F24F1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车间 送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送风量大、送风范围能够调节的适合于纺织车间中使用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车间送风装置是纺织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它是研究为纺织厂车间创造和保持满足一定要求的空气条件,使其不因室外空气参数和室内各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使用目的是在于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健康,提高生产率,并能满足纺织工艺生产过程对温湿度的要求,以保证各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现有常用的送风装置是平流行送风装置,空气由散流器送出沿吊顶形成贴附射流,工作区处在气流的回流区域,这种送风装置的送风气流同车间空气混合充分,因此车间整体空间的温湿度分布比较均匀,而且车间温湿度的波动幅度小,但是由于送风气流是平行送风,并不是直接打到工作区,所以工作区的空气含尘浓度较高,不适合在车间发尘量较大的车间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送风量大、且送风范围能够调节的纺织车间送风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纺织车间送风装置,包括横向延伸的送风通道、与送风通道连通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出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内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处设有一组垂直的导风叶片,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风向调节阀,所述风向调节阀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出风口的导风位置之间枢轴连接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内壁上。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导风板包括分别设在所述出风口两侧和中间的弧形第一导风板、梯形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向内侧收拢送风的区域。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的弧形折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折风板之间形成向外侧扩散送风的区域。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出风通道的长度与送风通道的长度相等。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送风通道的外壁设有保温层。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一种纺织车间送风装置,通过调节风向调节阀使得从出风通道中送出的风朝向工作区,对准工作区直接送风,来降低空气含尘浓度,从而也达到本发明送风范围能够调节的目的;在出风通道与送风通道连通处增设一组垂直的导风叶片,同时设计长条状的出风通道,且其长度与送风通道的长度相等,能达到最大出风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送风通道,4、出风通道,6、导风叶片,8、出风口,10、导风板,12、风向调节阀,14、第一导风板,16、第二导风板,18、折风板,20、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纺织车间送风装置,包括横向延伸的送风通道2、与送风通道2连通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出风通道4,出风通道4内与送风通道2连通处设有一组垂直的导风叶片6,出风通道4的出风口8处设有导风板10,出风通道4内设有风向调节阀12,风向调节阀12在关闭出风口8的关闭位置和打开出风口8的导风位置之间枢轴连接在出风通道4的内壁上。通过调节风向调节阀12使得从出风通道4中送出的风朝向工作区,对准工作区直接送风,来降低空气含尘浓度,从而也达到本发明送风范围能够调节的目的;在出风通道4与送风通道2连通处增设一组垂直的导风叶片6,导风叶片6将风量全部导向至出风通道4内流出,达到最大出风量的目的。
导风板10具体是这样对风向进行导向的,所述导风板10包括分别设在出风口8两侧和中间的弧形第一导风板14、梯形第二导风板16,第一导风板14和第二导风板16之间形成向内侧收拢送风的区域;所述出风通道4的出风口8处还设有与第一导风板14相对的弧形折风板18,第一导风板14和折风板18之间形成向外侧扩散送风的区域。导风板10和折风板18之间,以及导风板10与导风板10之间分别形成向内侧收拢的送风区域、往外侧扩散的送风区域,将风量全部导向至工作区内,进一步的通过送风来达到降低空气含尘浓度,达到调整风向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74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