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纵置发动机的塑料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7581.8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刘春哲;郑为鼻;郭强;陶瑞;宋立民;宋文军;王麒光;姜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2 | 代理人: | 黄玉杰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发动机 塑料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纵置发动机的塑料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多是橫置的,现有的纵置发动机进气歧管为了避开节气门面对中间内侧螺栓连接孔安装螺栓的干涉,将节气门采用后移倾斜向上设置,同时将中间螺栓连接孔前移,如申请号为 CN 200820141954.4的专利公开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这种后移倾斜放置的节气门面安装节流阀体后占用空间较大,由于整车中留给发动机的空间有限,给整车其他部件的布置带来困难;为了不改变中间内侧螺栓连接孔的位置,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进气歧管节气门面放置在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之间,或者放置在第三气道和第四气道之间,如申请号为CN201220756969.8的专利公开的塑料进气歧管,这种结构导致进气歧管4个进气道之间形状差异较大,各进气道的气道长度和进气阻力不一致,影响发动机4缸进气的均匀性。如果不改变中间内侧螺栓连接孔的位置且保证节气门面也在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之间,既保证4个进气气道的进气均匀性又能节省节流阀体占用空间,这是纵置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一直渴望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解决不改变中间内侧螺栓连接孔的位置且保证节气门面也在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之间因为进气歧管的竖直向上的节气门进气通道在安装时会与安装扳手干涉,导致进气歧管无法安装在发动机上的问题,提供可以不改变中间内侧螺栓连接孔的位置,且保证节气门面在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之间,既保证4个进气气道的进气均匀性又能节省节流阀体占用空间,有利于整车紧凑布置的一种用于汽车纵置发动机的塑料进气歧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由上分片、上中分片、下中分片和下分片构成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和稳压箱的蜗型进气歧管,在所述上分片上设置节气门进气通道和节气门面,在节气门进气通道下面设置2个矩形网格加强筋,在所述上中分片上设置缸盖结合法兰,在缸盖结合法兰上设置中间螺栓连接孔,所述上分片上设置的节气门进气通道和节气门面位于第二气道与第三气道之间,所述中间螺栓连接孔位于第二气道与第三气道之间和节气门进气通道下方,在所述2个矩形网格加强筋之间、缸盖结合法兰上方和节气门进气通道下方形成力矩扳手安装空间12。
所述上分片上设置的节气门进气通道竖直向上,节气门面与水平面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为保证发动机在低速状态下能够输出高扭矩,将4个进气道设计成蜗型,可充分保证气道足够长。
(2)本发明为同时满足节流阀体竖直向上且安装在第三气道和第四气道之间的要求,并保证生产的工艺性,把进气歧管分成4个分片,再焊接成完整的进气歧管,使本发明可以顺利批量生产。
(3)为了保证在焊接时各个分片有足够的焊接刚性,为焊接过程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适应摩擦焊的工艺性,本发明在焊接筋传力薄弱处增加加强筋,提高了刚性,尤其是节气门下方的焊接面没有直接支撑,为此在节气门面与进气通道下面设置2个矩形网格加强筋,增强了力的传递能力,在焊接时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4)为保证进气歧管在发动机上安装,对中间有干涉的螺栓连接孔进行了避让空间设计,使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之间的2个矩形网格加强筋之间与缸盖结合面法兰上方、节气门进气道下方形成力矩扳手安装空间,该空间即螺栓安装孔避让空间,该避让空间充分考虑批量生产状态下发动机装配时力矩拧紧扳手的操作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中:
1.上分片,1-1.节气门进气通道,1-2.节气门面,1-3.矩形网格加强筋,
2.上中分片,2-1.缸盖结合面法兰,2-2.中间螺栓连接孔,
3.下中分片,4.下分片,5.焊接加强筋,
6.焊接筋,7.第一气道,8.第二气道,9.第三气道,
10.第四气道,11.稳压箱,12.避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75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缝纫机及其驱动装置
- 下一篇:帽枪单独分帽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