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过热电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09729.1 | 申请日: | 2013-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0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汪秀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源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08 | 分类号: | H01G2/08;H01G2/14;H01G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0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热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尤其是一种防过热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通过接线端子接入外部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容器的接线端子一次性接入电路后,很少进行插拔,但是对接入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现有的接线端子,通常采用焊接连接,很容易产生虚焊导致接触不可靠。此外,压接配合需要使用专业的压接工具,在实际压接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也有可能带来不可靠的连接。因此,现有的电容器接线端子,不管是采用焊接连接,还是采用压接方式都不能够提供可靠的连接,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过热电容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过热电容器,包括多个电容及电容器的金属壳体,电容全部放置在金属壳体中,所述金属壳体为内部中空,金属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且进水口在金属壳体的底部,出水口在金属壳体的顶部,导热介质通过进水口进入金属壳体并最终从出水口流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相邻的电容之间还设置有传感器,在电容器外部设置报警装置,传感器与外部的报警装置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传感器与电容直接接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防过热电容器,在电容器的金属壳体内部循环流动导热介质,将多余的热量导出,在电容器内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随时监控内部温度并适时报警。该电容器一方面实现了降温,同时实现了电容器的过热保护,其结构简单,有效解决电容器过热问题,实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防过热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所述防过热电容器包括:多个电容1及电容器的金属壳体2,电容1全部放置在金属壳体2中。金属壳体2为内部中空。
任何一个电容1发生过热后,导致金属壳体2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电容器过热,在中空的金属壳体2上设置有进水口3及出水口4,且进水口3在金属壳体2的底部,出水口4在金属壳体2的顶部。导热介质,如水等,通过进水口3进入金属壳体2并最终从出水口4流出。
由于出水口4比进水口3位置高,因此,金属壳体2内部始终充满导热介质,并不断循环流动,这样将多余的热量导出,保证了电容器防过热。
实际上,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将电容器内部的热量导出,但由于其内部热量急剧上升时,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相邻的电容1之间还设置有传感器5,传感器5与外部的报警装置6连接。传感器5与电容1直接接触,保证准确显示出内部温度。当电容器内部温度过高时,传感器5第一时间感应出温度并将信号传输给报警装置6,当达到报警装置临界值时,报警装置6发出警报,并可自动切断电源,避免电容器发生爆炸等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源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源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9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LED台灯
- 下一篇:半自动去毛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