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菌剂制备方法及玉米秸秆原位整株堆集腐熟方法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1004.6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石俊雄;骆建军;仲统伟;黄建国;袁玲;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青岛天地缘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11/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赵彦栋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方法 玉米 秸秆 原位 堆集 腐熟 结构 | ||
1.一种腐熟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菌株筛选
取新鲜家畜粪便1000g,加入4000mL无菌水,搅拌5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备用;
B、腐熟菌剂制备
(1)原菌种制备:取1000g粉碎滤纸、80gNa2HPO4、50gKH2PO4、75g蛋白胨和pH6.5~7.5的30L水放于发酵罐中,121℃灭菌30min,冷却至55℃±0.5℃,加入A步骤中的上清液3500mL,保持55℃±0.5℃,60转/分搅拌培养120小时,获得发酵液原种;
(2)母种制备:取谷糠、粉碎至3mm以下的作物秸秆、水、尿素和发酵液原种,按质量比100: 10:40:1:1混合均匀,按高度1.0m~1.5m堆置,在堆置后每隔5天翻堆一次,堆置20-25天即可制备出母种;
(3)生产菌种制备:谷糠、粉碎至10mm以下的作物秸秆、水、尿素和母种,按质量比100: 10:40:1:1混合均匀,按高度1.0m~1.5m堆置,在堆置后每隔5天翻堆一次,堆置25-30天即可制备出腐熟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腐熟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从上清液中分离出高温芽孢纤维分解菌作为玉米秸秆腐熟菌种。
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秆原位整株堆集腐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玉米栽种地选择平整区域,将收取玉米后的整株玉米秸秆按照横竖交替的方式堆置,堆置玉米秸秆的总高度为150 cm ~180cm,在堆置过程中当堆置的厚度达25 cm ~35cm时将其挤压紧实并在表面均匀撒菌种和尿素,菌种用量为玉米秸秆重量的1‰~3‰和尿素用量为玉米秸秆重量的1.5‰~3‰,每堆玉米秸秆堆垛重量不低于1000kg;玉米秸秆堆置完成后对其顶部进行整形,使其顶部相对平整,然后使用农膜进行覆盖,覆盖后在顶部用石块将其压紧实,同时在压石块处的农膜上开洞,通过雨水补充水分;堆制时间90天~120天。
4.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秆原位整株腐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收完玉米的玉米秸秆沿根砍倒后使其自然平铺在田间,然后按每亩取1.5kg~2.0kg菌种、2.0kg~3.0kg尿素均匀洒在砍倒后的玉米秸秆上,使其腐熟。
5.一种玉米秸秆原位整株堆集腐熟结构,它包括种植玉米的田地(1),其特征在于:在玉米栽种地(1)的田边地角设有用整株玉米秸秆堆置而成的玉米秸秆堆垛(2),玉米秸秆堆垛(2)的总高度为150 cm~180cm,在厚度为25cm~35cm的玉米秸秆之间设有腐熟菌剂层(3),在玉米秸秆堆垛(2)外包覆有厚农膜(4),在玉米秸秆堆垛(2)顶部的厚农膜(4)上压有石块(5),在石块(5)下设有渗水孔(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秸秆原位整株堆集腐熟结构,其特征在于:整株玉米秸秆按照横竖交替的方式分层堆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秸秆原位整株堆集腐熟结构,其特征在于:玉米秸秆堆垛(2)的顶部为平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青岛天地缘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西南大学,未经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青岛天地缘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0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鸡腿菇病害综合防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松、渗灌铺管、施肥联合作业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