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压风能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1775.5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梁贵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贵民;梁婕怡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李美立 |
地址: | 20008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风能 发电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增压风能发电装置,包括支架、发电机、引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风管道底部连接风腔室,风腔室外围上设有集风系统,风腔室底部设有进风格栅,风腔室顶部连接引风管道,引风管道顶部设有增压系统,增压系统具有若干个H型增压风帽,所述的H型增压风帽为由一根横管及两根贯通的竖管构成的贯通管,一根横管设置于两根竖管之间,横管与引风管道贯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格栅内的若干格栅片与集风系统中旋转集风口的水平方向呈60°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型增压风帽为由一根横管及两根贯通的竖管构成的贯通管,横管将竖管分成上下两段,竖管上段的长度小于竖管下段的长度,竖管下段的长度≤引风管道长度的三分之二,所有的贯通管的横截面之和大于引风管道的横截面,所述竖管的底部为喇叭口,若干H型增压风帽的横管和竖管互相连通并与引风管道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风系统具有8个旋转型集风口,所述的风腔室内设有涡轮风轴和涡轮叶片,涡轮风轴底部连接联轴器和发电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型增压风帽数量为4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风管道内壁具有氟碳涂层。
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风能发电装置的增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方法为:当进入H型增压风帽的竖管底端风能气流(f2)向竖管顶端的风能气流(f1)流动时,H型增压风帽横管内的风能气流(f5)将跟随竖管底端风能气流(f2)向竖管顶端的风能气流(f1)快速地引出释放,从而使引风管道与外界产生负压,在引风管道的作用下,风腔室底部输入的大量风能气流(f4)通过进风格栅后在风腔室内呈60°向上旋转,同时从旋转集风口收集的风能气流(f3)在风腔室内作水平旋转,旋转集风口收集的风能气流(f3)和风腔室底部输入的大量风能气流(f4)共同作用于涡轮叶片后形成合成风能气流(f5)并由增压系统排出。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风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方法为:集风系统(3)由8个旋转集风口组成,集风系统安装于风腔室4的外围,旋转型集风口的数量有8个,收集不同方向的风能,进入旋转集风口的风能水平旋转进入风腔室,作用于涡轮叶片5上,集风口外径越大,收集的风能越大,进风格栅安装在风腔室的底部,它与旋转型集风口的水平成60°角,防止从集风系统收集的风能从底部溢风,使底部获得更多的进风流量,从旋转型集风口收集的风能气流(f3)在风腔室作水平旋转,底部输入的大量风能气流(f4)通过进风格栅后呈60°在风腔室内作向上旋转,在增压系统的增压下,从旋转型集风口收集的风能气流(f3)和底部输入的大量风能气流(f4)共同作用于涡轮叶片后形成合成风能气流(f5)并由增压系统排出,底部除了涡轮叶片和风腔室支架外,均为开放状态,旋转型集风口围绕风腔室分割,风腔室底部由进风格栅分割,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进入风腔室的风能都需要在涡轮叶片上做功后通过引风管道由增压系统排出,而不会在风腔室内的其他地方溢出风能;在集风系统和进风格栅的共同作用下,由引风管道和增压系统的共同增压下,使涡轮叶片获得动能,涡轮风轴由联轴器与底部的发电机连接,从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贵民;梁婕怡,未经梁贵民;梁婕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77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吹气式发泡铝保温池
- 下一篇:护理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