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的烧结耐磨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11928.6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兴;何臣武;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2 | 分类号: | C22C9/02;C22C32/00;C22C1/0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硅酸 盐矿 烧结 耐磨 铜合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合金烧结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的烧结耐磨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磨损是机械材料失效的三种主要形式之一,我国机械设备每年因磨损造成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现有工业机械中对于承受较大摩擦载荷的零件,一般采用铜及铜合金作为耐磨对偶材料,存在的问题是铜合金减磨性能优良,但耐磨性能有限,尤其在工程机械中使用的零件往往要承受高载荷,往复长周期运转,传统的铜合金材料使用寿命一直有待提高。
铅青铜合金一般用来制造高速运转、高冲击载荷及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滑动轴承,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床等零部件材料。近年来,随着国际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开发无铅或者低铅的铜合金材料已成必然趋势。
2011年12月5日申请的第201110399464.0号专利,在含Pb13%-15%的铜合金中又加入了0.6-1%的RE,采用极其复杂的熔炼方法,制备了耐磨性能较好的摩擦副材料,但制造成本高昂,而且会产生铅污染。
2013年申请的第201310114995.X号专利,使用Ag替代Pb,虽然实现了轴瓦材料的无铅化,但材料成本昂贵,不宜推广使用。
国内许多高校都在耐磨铜合金材料研发及改进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许多研究成果由于生产制造成本过高,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工业化推广。
海泡石和蒙脱石均为层状结构硅酸盐,众所周知具有层状结构的石墨和二硫化钼作为固体润滑剂加入铜合金后,可明显改进其耐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对环境的危害少、生产出的耐磨材料耐磨性能好的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的烧结耐磨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的铜合金材料制造成本高昂、可能会产生铅污染、耐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的烧结耐磨铜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5%的硅酸盐矿粉、5~10%的锡和85~90%的铜混合制备而成。
一种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的烧结耐磨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比例称量铜、锡、混合硅酸盐矿粉,放入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粉末;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粉末放入真空热压炉中,以3-8℃/min的速率从室温升温至500~700℃;
步骤3:开始加压,以1MPa/s缓慢加压至25MPa,再以4~9℃/min的速率升温至800~1000℃;
步骤4:保温保压60-90min后快速卸压并随炉冷至室温。
优选地,所述的混合硅酸盐矿粉为海泡石和蒙脱石混合微粉,其中Mg4Si6O15(OH)2·6H2O的质量含量不小于50%,Si8Al4O20(OH)4的质量含量不小于40%。
优选地,所述的海泡石和蒙脱石混合微粉是通过将海泡石和蒙脱石矿石经球磨,成为粒度不大于1μm的粉体。
本发明为了在不添加更多合金元素的前提下,采用廉价的矿物质成分,以较低成本的改进传统铜合金材料的耐磨性能,其得到的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烧结耐磨铜合金磨损率较不含硅酸盐矿粉粉末相同铜合金母材大幅降低。并取代铜合金中铅,以减少生产与使用中对环境的危害。本发明因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新型耐磨材料,使用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销盘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图(其中的三爪销材料为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烧结耐磨铜合金;盘材料为淬回火态45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为一种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的烧结耐磨铜合金材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5%的硅酸盐矿粉、5~10%的锡和85~90%的铜混合制备而成。
一种的含混合硅酸盐矿粉的烧结耐磨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选择及组成:按比例称量铜、锡、混合硅酸盐矿粉,Cu85~90%,Sn5~10%,混合硅酸盐矿粉1~5%,放入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未经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钼钨钛中间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刚柔结合板的三维封装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