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3093.8 | 申请日: | 2013-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0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周连群;何皓;李传宇;张志强;董文飞;王弼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子 印迹 技术 微囊藻 毒素 压电 检测 传感器 | ||
1.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石英晶振片,及设置在石英晶振片表面的金基底,所述金基底上通过光聚合或电化学聚合方法修饰有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由石英晶振片、金基底、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构成微囊藻毒素检测传感器芯片,所述微囊藻毒素检测传感器芯片封装后构成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光聚合方法在金基底上修饰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过程如下:首先使用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作为交联剂,二苯甲酮作为引发剂,将制备好的微囊藻毒素、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及二苯甲酮按照1:10:10:5左右的摩尔浓度比制得的乙醇混合溶液滴加到通过十一硫醇或十二硫醇修饰的金基底上后,使用365±10 nm波段2 J/cm2紫外光照射进行光交联反应,然后使用乙酸乙醇等体积比混合溶液做洗脱液洗脱微囊藻毒素分子,在金基底上形成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所述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上具有对微囊藻毒素特异性识别并均匀分布的微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金基底上修饰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过程如下:首先使用3-APBA作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金基底作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作为负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极,微囊藻毒素、3-APBA和氯化钠按照1:10:10左右摩尔浓度比制得的乙醇混合溶液作为反应溶液,使用范围在0.1V到+1.4V之间并以20mV/s变化的电压循环进行电化学聚合反应,然后使用含3%乙酸和0.1%吐温-20的乙醇溶液做洗脱液洗脱微囊藻毒素分子,在金基底上形成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所述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上具有对微囊藻毒素特异性识别并均匀分布的微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更改功能单体、交联剂及引发剂的种类,可制作其它毒素的检测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藻毒素检测传感器芯片封装时,采用PMMA制作下底及盖合在下底上的上盖,微囊藻毒素检测传感器芯片封装在下底中,在上盖上设置进样管道、出样管道,上盖和进样管道、出样管道使用环氧树脂进行粘合,下底和上盖使用通过螺杆和螺母安装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30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子宫炎症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体化水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