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染料印花用液态糊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3095.7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3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44 | 分类号: | D06P1/44;D06P1/613;D06P1/16;D06P1/39;D06P3/04;D06P3/54;D06P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夏振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料 印花 液态 糊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染料印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染料印花用液态糊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染料印花糊料在我国染料印花行业中历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有技术中染料印花糊料仍然需要根据不同织物原料,选择用不同类型的糊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印花用糊料,外观呈颗粒状、粉末状、片状的固体结晶,色泽有淡黄、米黄及褐色和棕褐之别,类型上分天然和合成二种,即天然纯海藻酸纳、天然植物种子胶醚化聚合物、天然半乳甘露糖醚化聚合物、天然多糖醚化聚合物、天然植物种子胶衍生物、高醚化改性多糖淀粉类衍生物、淀粉醚化变性产品。这些产品从离子类型上区分包括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染料糊料印花历来是染料印花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载体,具有其它助剂不可替代的特性、特点。然而长期的染料糊料印花实践证明,染料的糊料印花存在着诸操作不便及严重影响环境安全的问题。染料印花糊料须针对不同的织物特性原料选择相适应的糊料,不同类型的糊料制糊所需的温度、搅拌的转速不一、充分溶涨要求的时间不同,尤其是天然植物高纯类糊料耐候性差,长时期存放必须加防腐剂,各种类型糊料的成糊率不一,在二种不同纤维交织的织物上承印二种染料同浆印花的效果不好,后整理脱糊率不佳,特别是分散染料糊料经180℃/7-8min高温蒸化后,致使某些改性、合成类糊料中部分填充物中的细微颗粒炭化,直接灼伤涤纶面料表面,造成手感偏硬的问题。
另外染料印花糊料作为印花中的载体,经网印、蒸先后糊料完成了作为载体的功能,需要经水洗将余色、糊料从承印物上剥离,余色及被染料染上色的糊料是造成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虽然如今科技突飞猛进,但是面对固体糊料连同色水既使通过沉淀、机械挤压都无法使其成为再成为固体,污泥的泥饼含水量高,目前的污泥处只是置后处理,印花色水、污水可以通过污水达标后排放或再循环重得利用,只有糊料伴随着多余染料形成的污泥至今无法处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也只能靠填埋、深埋处理,这造成土壤深层污染等问题。中国每年在填埋污泥处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土地,这也是真正影响中国印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致命瓶颈,中国是染料印花糊用量大国,但固体糊料的研制开发水平则远落后于先进国家。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染料印花用液态糊料,该液态糊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糊料使用后会污染环境、分散染料网印后需要经180℃/7-8min高温蒸化,使用后手感偏硬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染料印花用液态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糊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染料增稠剂选自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PUP-82增稠剂。
其中PUP-82增稠剂是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产品,主要用于水性涂料,分散染料体系的增稠剂,适用于纯丙、苯丙、醋丙、聚氨酯等各类树脂。PUP-82有别于一般增稠剂,是高增稠产品,主要是强调增稠效果,特点是对低剪切粘度贡献比较大,为强假塑型产品,在涂料配方的最后添加,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即可起到增稠作用。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印花渗透分散剂选自苏州嘉禾纺织助剂厂生产的JN-3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3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