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效蒸发制硝工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4153.8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8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太;余建兵;张云照;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5/18 | 分类号: | C01D5/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钱成岑 |
地址: | 62036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工艺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效蒸发制硝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工艺中,多效蒸发制硝参数控制处在摸索阶段,对于各效固液比没有固定的控制范围,各效循环泵的流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然而这两项参数是多效蒸发制硝工艺的核心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产量更高,生产效率更高,更节能环保,且产品品质更佳的多效蒸发制硝工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效蒸发制硝工艺的控制方法,包括Ⅴ效蒸发系统,对于各效固液比逐效控制,其中Ⅰ、Ⅱ、Ⅲ效固液比28%~42%,Ⅳ效固液比8%~12%;
Ⅰ效循环泵流速采用1.66m/s~2.48m/s流速。
作为选择,Ⅰ、Ⅱ、Ⅲ效固液比为42%,Ⅳ效固液比12%,Ⅰ效循环泵流速为2.29m/s。
作为选择,Ⅰ、Ⅱ、Ⅲ效固液比为35%,Ⅳ效固液比10%,Ⅰ效循环泵流速为2.18m/s。
本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固液比对罐体内晶核的形成,晶体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固液比较低时,罐体内料液的过饱和度低,晶核的生成速率较低,晶体的生长困难,结晶效果差;而同时,本申请人发现,与固液比相关的循环泵流速较低,物料流经加热室的速率缓慢,加热室内的结垢严重,造成刷罐频率较高,平均一到两周刷罐一次,生产周期短,循环泵流速关系到加热室结垢快慢程度,成为影响生产周期长短的关键因素。同时,刷罐时又会导致大量物料外排,资源浪费大,外排物料导致大量热量流失,蒸汽单耗高,不环保不经济,而且由于频繁刷罐,导致成品颗粒度较低,同时煮罐后产生大量Ⅱ类品,又由于刷罐时不可避免带入的化学试剂又导致最终产品白度低产品品质较差。因此,多效蒸发制硝工艺中各效固液比控制和循环泵流速是影响生产经济,生产周期长短的重要参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多效蒸发制硝工艺参数控制方法,针对各效蒸发罐的特定工艺环境控制相应的固液比,对循环泵提升,提高了蒸发系统的单班产量,有效的防止加热室结垢,延长了生产周期,采用集中出料,缩短出料时间,降低了蒸汽单耗,节能降耗,更经济环保,降低了生产成本:
1)合理的固液比控制,提高了晶核生成速率和结晶生长速率,提高了单班产量;
2)循环泵的提速,有效防止了加热室结垢,减少了煮罐次数,以前一到两周刷罐一次,提速后可以保证系统连续运行约一个月左右;
3)采用高固液比运行,集中出料,缩短出料时间,降低了蒸汽单耗,节能降耗;
4)产品品质得到了提升,白度更高,粒度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一、实施例
实施例1:
图表1—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图表1—3
综上:
通过上述对多效蒸发制硝工艺中运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可知Ⅰ、Ⅱ、Ⅲ效固液比控制在28—42范围内Ⅳ效控制在8—12范围内,同时适当的提高循环泵流速,有利于提高产量,成品质量颗粒度大,粒径分布均匀,运行经济可靠。
对比例
对比例1:
对比例2:图表2—1
图表2—2
对比例3:
图表2—3
对比例4:
综上:图表2—4
由表2—1中统计的工艺参数可知,当固液比较低(当Ⅰ、Ⅱ、Ⅲ效固液比≦25,Ⅳ效≦8时),系统产品质量、产量均不够理想,不属于多效蒸发制硝工艺中最有利的参数范围;
由表2—2中统计的工艺参数可知,当固液比较低(当Ⅰ、Ⅱ、Ⅲ效固液比≦25,Ⅳ效≦8时),单独提高循环泵转速,虽然结垢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系统产品质量、产量均仍不够理想,不属于多效蒸发制硝工艺中最有利的参数范围;
由表2—3中统计的工艺参数可知,当固液比过高时(当Ⅰ、Ⅱ、Ⅲ效固液比≧45,Ⅳ效≧12时),蒸发系统中晶体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加热室结垢有加剧的趋势,亦不属于多效蒸发制硝工艺中最有利的参数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4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行星轮系式无级自动变速机构
- 下一篇:一种纵置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