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中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14699.3 申请日: 2013-12-12
公开(公告)号: CN103656228A 公开(公告)日: 2014-03-26
发明(设计)人: 吴宏;刘兰玉;宋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 吴宏
主分类号: A61K36/8984 分类号: A61K36/8984;A61P1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产后 子宫 内膜 中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为妇女常见病。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发生子宫内膜炎之后,整个宫腔常常发生水肿、渗出,急性期还会导致全身症状,出现发热、寒战、白细胞增高、下腹痛、白带增多、有时为血性或有恶臭,有时子宫略大,子宫有触痛。慢性者表现也基本相同,也可有月经过多、下腹痛及腰骶附胀明显。

子宫内膜炎的感染可以由性传播性疾病引起,但有时也可以没有明显的诱因。主要为细菌感染,感染细菌的种类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淋球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等。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呈酸性环境,宫颈有粘液栓,这是人体的生理屏障,可以抵御细菌的侵入。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经期,分娩,流产后及各种宫腔操作时,这种屏障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易引起细菌的侵入,造成子宫内膜炎;经期性交及与患有性病的异性性交,也易发生此病;老年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下降,阴道内酸度下降及宫颈粘液栓减少,易出现老年性阴道炎,并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炎。

由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期一般在产后的哺乳期,吃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又耽误哺乳,故中药治疗是最佳选择,但目前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中草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治愈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中药,该中药具有治疗效果好和治愈周期短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以下原材料按以下重量份组成:

鸭跖草10-20克、鹿茸草10-20克、当归10-20克、益母草5-15克、石斛5-15克、丹皮5-15克、苦参10-20克、茯苓10-20克、白芍5-15克、生甘草10-20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药由以下原材料按以下重量份组成:

鸭跖草15克、鹿茸草15克、当归15克、益母草10克、石斛10、丹皮10克、苦参10克、茯苓10-20克、白芍10-20克、生甘草15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原材料按以下重量份组成:

鸭跖草10克、鹿茸草10克、当归10克、益母草5克、石斛5克、丹皮5克、苦参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原材料按以下重量份组成:

鸭跖草20克、鹿茸草20克、当归20克、益母草15克、石斛15克、丹皮15克、苦参20克、茯苓20克、白芍20克、生甘草20克。

所述上述中药为水煎剂。

其中,鸭跖草性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外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蝮蛇咬伤有良好疗效,其水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鹿茸草味苦、性凉,用于咳嗽,吐血,赤痢,带下,牙龈炎,乳腺炎,疖肿。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可用于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当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护肤美容作用,补血活血作用,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当归对体外痢疾、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及A、B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外用能加速兔耳创面愈合,使局部充血、白细胞和纤维浸润,新生上皮再生,对局部组织有止血和加强末梢循环作用。说明当归有抗菌、消炎作用。临床可用于化脓性上颌窦炎、急性肾炎、骼静脉炎、硬皮病及牛皮癣等病症。当归热水提取物对慢性风湿性病实验动物模型在其佐剂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益母草入心、肝、膀胱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的功效。主治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益母草煎剂、水浸或乙醇浸膏及益母草总碱对豚鼠、兔、猫、犬等多种动物的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实验证明:益母草煎剂对未孕、早孕、晚期妊娠或产后离体兔子宫,均有兴奋作用。益母草水浸液(1∶4)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宏,未经吴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4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