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4996.8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9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钦慧;林金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28 | 分类号: | C08G8/28;C08J5/18;C09D161/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有机硅 改性 光固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固化膜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经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的制备方法,属于高性能化工涂料领域。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光固化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逐渐发展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大UV固化产品生产地区。UV固化涂料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环保型涂料,综合性能优良,具有固化速度快、固化温度低、能量消耗低、污染小等优点,应用范围广泛,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固化涂料。而氨基有机硅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耐候、耐老化、电气绝缘、耐臭氧、憎水、生理惰性等独特性能。并且我国在天然生漆的使用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所生产的漆膜具有坚硬,耐热、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生漆的主要成膜物质漆酚——是带有长侧碳链的邻苯二酚衍生物。但经漆酶氧化聚合所得的生漆膜,其固化时间长,且固化时受温度、湿度等的限制。漆酚有机硅聚合物集中了有机硅树脂及漆酚的特点,具有优良的性能。然而目前公开的通过酯交换等技术制备的漆酚有机硅聚合物,这些技术虽然可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漆酚有机硅聚合物,但其耗时长,因而其能耗将增加,这就使得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时,其具有成本高等缺点。
本发明在紫外光辐照下,大大缩短了制备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的聚合时间,具有固化速率快、环保、能耗低、性能优异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速度快、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的经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涂料。该涂料柔韧性好,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抗冲击力、耐化学介质及耐热性能。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1.除水:在一装有分水器的洁净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漆酚和二甲苯,预先混合成混合液,而后升温至138℃,进行30分钟恒温除水30分钟。其中漆酚与二甲苯的用量按重量份计,其比例为:漆酚:二甲苯为4:3~15;
2.预聚合:取下三口烧瓶中的分水器,冷却至80℃后,往混合液中加入氨基有机硅,再升温至90~138℃之间,反应0.5~3小时,获得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预聚物混合液。其中氨基有机硅按氨基基团计与漆酚的摩尔量比为2:1~8;
3.光固化:将制备的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预聚物混合液涂布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或经砂纸打磨的马口铁片上,在紫外光下辐照30~180秒后,获得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其中光固化膜厚为10~40 μm;紫外灯主波长为365 nm,光强为103 mW/cm2,辐射距离为10 cm。
所述的氨基有机硅具有200至2000的分子量。
所述的氨基有机硅是指氨基硅烷偶联剂、氨基生物活性有机硅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
所述的氨基硅烷偶联剂是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二甲氨基)甲基乙烯基硅烷或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所述的氨基生物活性有机硅是指N-硅甲基-N-甲酰基对甲基苯胺或N-硅丙基-N-甲酰基对甲基苯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漆酚是天然可再生资源,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
2.可快速地制备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
3.采用本发明技术所制备得到的经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涂料具有优异附着力、柔韧性能、抗冲击性能、耐化学介质性能及优异的耐热性能。
本发明中,表征氨基有机硅改性漆酚光固化膜的设备及方法如下:
膜的制备
按GB/T 1727-1992《涂膜一般制备法》,将制备的漆酚/氨基有机硅复合液涂布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或经砂纸打磨的马口铁片上,膜厚:约40μm。试样置于365 nm和2 kW的高压汞灯下辐照(GY.UV2KW/Ⅱ(s)型紫外光固化仪,保定市特种光源电器厂),光强:103 mW/cm2(UV-A光强计,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辐射距离:10 cm,实验在空气中进行。
常规物理机械性能
将制备的试样均匀的涂布在马口铁片上,固化膜的常规物理机械性能分别采用下列国标进行测试。硬度按GB/T 6739-1996采用铅笔法测定;附着力按GB1720-79采用QFZ-I型涂抹附着力测定仪测试;柔韧性按GB/T1731-93采用JGI型柔韧测试仪测试;耐冲击性能按GB/T 1732-93采用QCJ型涂膜冲击器测试。
抗溶剂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4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