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15033.X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9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昶健;吴泽滔;林发均;方祥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冷媒 检测 取样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媒取样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冷媒取样瓶瓶身较薄,只能对气态冷媒进行取样。在需要对液态冷媒进行检测时,需用转接头转接才能与注氟管、测试进样针配合,实现液态冷媒的取样。
利用转接头连接取样瓶取样液态冷媒时,液态冷媒的流出量大小不能控制,液态冷媒流出后容易对取样瓶的承压能力造成压力,对取样瓶的取样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降低取样瓶对液态冷媒的取样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以实现降低取样瓶对液态冷媒的取样难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的取样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包括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取样瓶,所述取样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
优选地,在上述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中,所述取样瓶为直筒状取样瓶,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直筒状取样瓶轴向的两端。
优选地,在上述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中,所述取样瓶为不锈钢材料制备的取样瓶。
优选地,在上述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中,所述取样瓶采用4.5-5.5mm厚的不锈钢材料制备。
优选地,在上述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中,所述第二调节阀上连接有第二液压管接头。
优选地,在上述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中,所述第一调节阀上连接有第一液压管接头。
优选地,在上述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中,所述第一调节阀的流通管道为入口端和出口端相互垂直的直角管道。
优选地,在上述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中,所述第二调节阀的流通管道为入口端和出口端处于同一轴线上的直管道。
一种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的取样方法,包括步骤:
1)将取样瓶上的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均调至打开状态,并将第一调节阀与冷媒罐阀门连接;
2)打开冷媒罐阀门,待取样瓶内空气完全排出后,关闭第二调节阀;
3)待取样瓶内冷媒达到取样量后,依次关闭冷媒罐阀门和第一调节阀,将取样瓶由冷媒罐上拆下后,取样结束。
本发明提供的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包括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取样瓶,取样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在通过取样瓶取样液态冷媒时,首先同时打开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将第一调节阀与冷媒罐阀门连接,连接完成后开启冷媒罐阀门,液压冷媒进入取样瓶一段时间后,当取样瓶内空气完全被排出后,关闭第二调节阀,在液态冷媒达到取样要求,关闭冷媒罐阀门和第一调节阀,取样完成。取样瓶由冷媒罐上取下后,可通过第一调节阀或第二调节阀连接注氟管、水分测试进样针进行配合,同时可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以控制冷媒的流量大小,方便测试操作,降低了液态冷媒的取样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取样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降低了取样瓶对液态冷媒的取样难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的取样方法。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态冷媒检测的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取样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50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采样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桥梁结构现存预应力检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