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极便携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17898.X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7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军;蒋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45 | 分类号: | A61B5/0245;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便携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极便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Twitter和新闻feeds、天气信息等内容。
这种新手表可被称作智能手表,某些已经上市销售,某些还处于样品测试阶段。这类产品主要是为消费者在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下使用而设计的,比如正在骑自行车或手上提满了东西的时候。
智能手表的理念至少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微软2003年就推出了这样一款产品。很多公司当前已经开始销售这类产品,包括索尼、依靠众筹渠道发展起来的Pebble以及意大利公司i’m。
索尼“Smart Watch”
这款产品需要与索尼Xperia配套使用,同时还可兼容基于2.1及以上版本Android系统的大多数Android手机。这款智能手表配备了一块彩色触摸屏,原装腕带为黑色橡胶质腕带,另外还可选配5种不同形状的腕带。
由于这款智能手表需要从智能手机接收信息,因此不能与智能手机相隔太远的距离。手表和智能手机之间的蓝牙无线通讯距离大约为30英尺。这款智能手表没有声音功能,但配备了震动提醒功能,因此消费者反而不容易漏看接收到的短信息。另外,这款智能手表没有输入功能,只能发送一些定制好的简单回复,比如“现在忙”等等。它使用的电子邮件程序为Gmail,但不能在手表上阅读邮件的附件。Smart Watch需要两个应用程序才能进行设置,即Live Ware Manager和Smart Watch,这两款应用程序都可以从Google Play免费下载。大多数Xperia手机都预装了LiveWare程序。
WIMM One
加州洛斯艾尔托斯一家名为WIMM Labs的公司也推出了一款类似的智能手表,产品名称为WIMM One,该产品主要是为开发商设计的。WIMM One比索尼的Smart Watch稍大一些,内置了更强的处理器和两种无线通讯功能,蓝牙和WiFi,因此它可以通过家庭网络工作。WIMM One充一次电可使用30小时的时间。这款智能手表预装了六款应用程序,用户还可在WIMM Micro App Store Beta下载更多免费应用程序。
智能手表Pebble
美国的Allerta公司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智能手表Pebble,这是他们自2009年推出InPulse之后的第二款产品。Pebble的智能“卖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蓝牙与你的iPhone或者安卓手机连通,只要有电话、短信进来,手表就会及时震动提醒,还能在上面查看邮件、天气和日程。
在实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终端设备仅仅只能实现非常简单的提醒功能,无法达到检测用户身体数据(例如心率和血氧含量等指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便携检测装置,其解决现有技术能够检测用户身体数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电极便携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便携检测装置本体和腕带;其中,所述便携检测装置本体包括:正面和背面,其中,
所述正面包括检测手指信号的第一导联电极;
所述背面包括检测手腕信号的第二导联电极。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导联电极包括:手指复合检测探头和光学模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方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放大器、微处理器和开关元件;其中,
所述光学模组的检测信号通过所述放大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手指复合检测探头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导联电极的检测信号中的一个检测信号通过所述放大器和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手指复合检测探头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导联电极的检测信号中的另一个检测信号通过所述放大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方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检测电路具体包括:
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微处理器MCU和场效应管;其中;
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MCU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光学模组的检测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78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