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管道用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20856.1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毕宏海;储江顺;陈明波;程安顺;程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4 | 分类号: | C08G18/64;C08G6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8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管道 用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管道用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兴趣。在医药卫生领域,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得到了大力开发,被广泛应用于体内缝合线、“人体组织工程”材料、药物释放载体、外科用正骨材料等领域,尤其是在人体组织工程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聚乳酸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起组织炎症,无明显排异反应等特性。聚乳酸在熔融纺丝过程中降解非常严重存在着酯键的水解热降解等多种降解反应并且纺丝温度越高聚乳酸的降解程度越大分子量越低。所以获得的聚乳酸在人体内的由于降解的过快,力学性能降低,不能满足现代医学中对聚乳酸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管道用材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可降解管道用材,由以下材料合成:
多异氰酸酯 100重量份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60-10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的多异氰酸酯选自TDI、MDI和PAPI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加热减压除水后,加入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与多异氰酸酯,在氮气保护下80℃搅拌十个小时,然后加入催化剂辛酸亚锡和扩链剂l,4-丁二醇,继续扩链反应10个小时。产物用水沉淀,得到白色固体,抽滤烘干,再用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后成膜,在真空烘箱中干燥待用。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B1、通过不同的配比计算出所需的原料质量,然后称取聚乙二醇和10-30倍摩尔的乳酸于反应烧瓶中,再在烧瓶中加入甲苯,震荡,然后将反应烧瓶放到旋转蒸发仪上除去水分和甲苯,温度设定为60-80℃。
B2、待到烧瓶中的甲苯蒸发干净,取下烧瓶,放入催化剂,在100℃的硅油浴中抽真空两个小时,将反应物中残余的甲苯以及水分除去;
B3、抽完真空之后,关闭真空阀,升温至140℃,反应20个小时以上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B4、将烧瓶中的反应物冷却到室温,加入三氯甲烷以溶解产物,用乙醚沉淀,抽滤得到白色粘稠圆体;在60℃的烘箱中干燥24小时后,继续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以出去其中残留的乙醚和三氯甲烷;得到纯净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所述的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在1000-3000之间。
本发明的可降解管道用材通过共聚物的形式,将聚乳酸引入聚氨酯聚合物中,获得了具有较好降解性能的聚氨酯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聚乙二醇A,数均分子量1500,西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B,数均分子量2000,西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C,数均分子量3000,西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乳酸,辽宁天元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降解实验:
将试样制成薄膜,制成1×1cm2大小的样品,在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取出称其质量为吼,然后将试样置于100℃的水中,每隔相同时间更换一次水,并取出一片试样,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在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称其剩余质量。
将试样置于装有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10ml试管中,并将试管置于37℃的恒温水浴中,每隔96h更换一次水,并取出一片试样,在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取出称重,计算失重率。
实施例1
聚乙二醇A与乳酸摩尔比:1:30,按照本发明前述的制备方法,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A。
实施例2
聚乙二醇B与乳酸摩尔比:1:20,按照本发明前述的制备方法,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B。
实施例3
聚乙二醇C与乳酸摩尔比:1:10,按照本发明前述的制备方法,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C。
实施例4-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08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塑复合板用高强粘结树脂
- 下一篇:一种印染行业综合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