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槽封边玻璃焊接有安装孔的凸面双真空层玻璃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21381.8 申请日: 2013-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4743790A 公开(公告)日: 2015-07-01
发明(设计)人: 戴长虹 申请(专利权)人: 戴长虹
主分类号: C03B23/24 分类号: C03B23/2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520 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密封 槽封边 玻璃 焊接 安装 凸面 真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槽封边玻璃焊接有安装孔的凸面双真空层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作为一种最具节能潜力的新型玻璃,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现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建筑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生产效率低、产能小、不能生产钢化真空玻璃等,限制了其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现有真空玻璃规模化生产是采用高温(430-480℃)常压下封边、低温(180-300℃)抽真空后封口的生产工艺,由于在封边温度下需要保温一段时间、一般为15-20min,以使焊料充分熔化流动粘合进而获得较高的封接强度和气密性,所以在高温和长时间作用下钢化玻璃在封边过程中就会退火,尽管可以把钢化玻璃的初始应力做的很高但也只能得到半钢化真空玻璃;钢化真空玻璃不能生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玻璃的平整度问题,玻璃在钢化过程中会产生0.1-0.3%的变形,其形变量远远大于真空玻璃真空层的厚度,如果真空玻璃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平整度不够高(特别是钢化玻璃)、焊料厚度不一致、封边过程中加热不均匀等因素就会导致封边脱焊、气密性不好而得不到真空玻璃,还会导致上下玻璃得不到支撑物充分而又均匀的支撑,抽真空后真空玻璃在大气每平米约10吨压力的作用下就会使玻璃的局部产生很大的应力,这些应力在玻璃的边角处表现的更为明显,而边角处又是玻璃最薄弱的部位;在这些封边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受力较大的真空玻璃就会发生破裂而导致损坏,不但影响真空玻璃的使用寿命,而且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现有真空玻璃不管大小只有一个抽气口,由于真空层的厚度和抽气口的内径极小,所以抽气阻力极大,造成内外压差很大,不但需要很高真空度的真空泵,而且抽气时间很长、生产效率很低,对于大块的真空玻璃更为严重;真空玻璃可以替代现有的玻璃应用于要求隔热和隔音的场所,有的安装场所需要在玻璃上打孔安装,而现有的真空玻璃却不能满足此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针对现有真空玻璃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密封槽封边玻璃焊接有安装孔的凸面双真空层玻璃及其制作方法,这种真空玻璃及其制作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所制备的钢化真空玻璃不但能够减小或消除封边应力而且能够保持钢化玻璃的钢化特性,可以大批量生产钢化真空玻璃,并能增加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槽封边玻璃焊接有安装孔的凸面双真空层玻璃,包括上玻璃、中间玻璃和下玻璃,其特征是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有1-4个,所述上玻璃和所述下玻璃是凸面玻璃、所述中间玻璃是平面玻璃,所述上玻璃和所述下玻璃是普通玻璃或是钢化玻璃或是半钢化玻璃,所述上玻璃和中间玻璃上表面及所述安装孔的周边有密封条、所述中间玻璃和下玻璃上表面的周边及所述安装孔的对应处有密封槽,所述上玻璃和所述下玻璃与所述中间玻璃经快速加热后在高温下合片、其周边及安装孔的周边通过玻璃焊料在真空炉内加压下焊接在一起;通过热压焊接,消除玻璃的可变变形,使玻璃定型在使用状态,减小和消除封边应力;所述上玻璃和所述下玻璃与所述中间玻璃之间形成两个封闭的真空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凸面双真空层玻璃或凸面钢化双真空层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根据所需要制作的凸面双真空层玻璃的形状和大小切割所需尺寸的三块平面玻璃,在上、中、下玻璃的边角处打孔制作安装孔,在下玻璃和中间玻璃及安装孔的周边焊接处开设密封槽,并对三块玻璃进行磨边、倒角、清洗和干燥处理;

第二步,在上玻璃和中间玻璃及安装孔的周边焊接处制备密封条,密封条能够插入对应的密封槽内,将处理后的上下玻璃装入热弯模具、放在热弯炉或钢化炉中,升温至玻璃软化的温度550~750℃,依靠玻璃自身的重力或施加的外力使玻璃向下形成凸面,并随炉降至室温,或进行钢化处理;中间玻璃直接进行高温烧结或钢化处理;

第三步,将中间玻璃和下玻璃周边的密封槽内均匀涂布玻璃焊料,上、中、下玻璃分别送入加热炉中,采用快速加热的方式,使上、中、下玻璃在0.5-30min内加热至100-400℃、但低于焊料的熔化温度5-50℃,将上、中、下玻璃在高温下进行合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长虹,未经戴长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13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