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入粉中心回燃式的煤粉气化燃烧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22366.5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7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延新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中心 回燃式 气化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螺旋入粉中心回燃式的煤粉气化燃烧机。
背景技术
煤粉的燃尽远比燃油燃气困难得多,需要很高的温场和较长的燃烧时间。现用各种煤粉燃烧器的共同特点是:
(1)煤粉炉(或没有预燃室的煤粉燃烧器)都是顺向喷粉,即煤粉与火焰的走向相同。当常温空气与煤粉从炉体尾部喷入锅炉、窑炉或预燃炉时,由于初始温度太低煤粉并未点燃,炉内普遍存在着未燃区(黑火头)缩短了有效燃烧空间,因此存在着燃烧不充分、煤耗高、污染严重的问题。
(2)常规煤粉燃烧器对煤粉的挥发份和热值要求较高,煤粉品质稍差就会造成高煤耗、高污染以及燃烧不稳定。采用煤粉预燃炉时由于预燃炉内高温区的温度很高,导致结礁严重并较短了耐火炉体的寿命,运行维护成本都较高。
例如,如图1所示的常规煤粉燃烧器,包括一端具有锥形出火口(如出火口7)、且水平设置的燃烧炉,另一端具有水平设置的一次送粉风(如一次送粉风1)入口、对称设置在一次送粉风入口上下两侧的二次旋转风(如二次旋转风2)入口,与二次旋转风入口配合安装的鼓风机(如鼓风机6)。燃烧炉的炉壁,包括位于外部的外壳和位于内部的绝热材料,二次旋转风入口设置在绝热材料上,一次送粉风入口穿过外壳和绝热材料,鼓风机的送风口和外壳配合安装。在燃烧炉的中部,在绝热材料上安装有三次旋转风(如三次旋转风3)入口;在燃烧炉靠近出火口处,在绝热材料上安装有四次旋转风(如四次旋转风4)入口。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环保性差、燃料燃烧率低和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螺旋入粉中心回燃式的煤粉气化燃烧机,以实现环保性好、燃料燃烧率高和运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入粉中心回燃式的煤粉气化燃烧机,包括卧式/垂直/倾斜设置的旋风气化炉,配合安装在所述旋风气化炉前端、且设置有多级旋流风环的燃烧室,以及位于所述旋风气化炉底端、且配合连接在所述旋风气化炉外壳上的送风设备。
进一步地,在所述旋风气化炉前端,还设有以切线形式引入旋风气化炉内部的煤粉输入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气化炉的炉壁侧部,还设有通过在所述旋风气化炉的炉壁插入旋风气化炉内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测温热电偶。
进一步地,在所述旋风气化炉与燃烧室连接处的上端,设有一次送粉风入口:在所述旋风气化炉与燃烧室的出火口相对的一侧,设有二次风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气化炉的炉壁,包括位于外部的气化炉外壳,位于内部的高温绝热体,以及位于所述气化炉外壳与高温绝热体之间的送风通道;所述一次送粉风入口穿过气化炉外壳和高温绝热体,二次送风入口安装在高温绝热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级旋流风环,包括分别设在燃烧室两端的三次风环和五次风环。
进一步地,所述多级旋流风环,还包括设在燃烧室中位于三次风环和五次风环之间的四次风环。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设备,包括鼓风机或风道接口。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螺旋入粉中心回燃式的煤粉气化燃烧机,由于包括卧式/垂直/倾斜设置的旋风气化炉,配合安装在旋风气化炉前端、且设置有多级旋流风环的燃烧室,以及位于旋风气化炉底端、且配合连接在旋风气化炉外壳上的送风设备;可以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比重较大的煤粉留在炉内,大大延长了煤粉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在略低于结礁温度及欠氧的环境下煤粉被还原成一氧化碳,配以燃烧室内的多级旋转风不断地给火焰降温补氧,从而实现煤粉完全、低氮的洁净燃烧;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环保性差、燃料燃烧率低和运行维护成本高的缺陷,以实现环保性好、燃料燃烧率高和运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常规煤粉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螺旋入粉中心回燃式的煤粉气化燃烧机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延新,未经李延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2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