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隔棒自锁式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2421.0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0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春;李新春;徐志磊;冒新国;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隔 锁式线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夹,尤其涉及一种间隔棒用的自锁式线夹。属于输电线路配套金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加快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进程,近年来已经建成多条±800kV、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为了提高输电容量,采用多分裂导线的输电方式。为了防止多分裂导线之间鞭击、舞动、摩擦等,所以在线路中每隔50米左右需要安装一个间隔棒,即将多分裂的导线分别固定在间隔棒的线夹内。
传统的间隔棒线夹在紧握导线后大多是通过插销将压盖锁紧在线夹本体内,并且还在插销上插入R销以增加安全性。该种锁紧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如:1、由于多分裂导线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的安装动作,例如四分裂导线需要安装四次插销和R销,安装比较繁琐、效率低;2、安装工人很容易忘穿或漏穿R销,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3、由于是高空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插销和R销容易掉落,增加了施工成本和事故的发生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装快捷、能够自动锁紧、锁紧后自动保险不会脱扣的间隔棒自锁式线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间隔棒自锁式线夹,包括线夹本体和压盖,所述线夹本体的前端通过铰链销与压盖的前端相铰接,所述线夹本体和压盖内分别安装有相互配合的橡胶瓦,所述线夹本体内相对应压盖的尾部处设置有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锁紧块和底座,所述锁紧块的底部通过锁紧轴固定在线夹本体内,所述底座设置在锁紧块的下方,所述锁紧轴上设置有锁紧扭簧,所述锁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锁紧块和底座相接触,所述锁紧块的顶部为可供压盖尾部向下滑动的钩形斜面结构,所述锁紧块的底部左侧为限制锁紧块向左摆动的凸起结构,所述锁紧块的底部右侧为可供锁紧块向右摆动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自锁机构还包括限位块,该限位块通过限位轴与锁紧块的顶部相固定,所述限位轴上设置有限位扭簧,该限位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和锁紧块相接触,所述限位块的右端顶在线夹本体上,以实现限定锁紧块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左端底部为可供限位块向下摆动的斜切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线夹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结构新颖、安装快捷、锁紧后自动保险不会脱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铰链销,2、橡胶瓦,3、压盖,4、限位扭簧,5、限位轴,6、限位块,7、线夹本体,8、锁紧块,9、锁紧轴,10、底座,11、锁紧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间隔棒自锁式线夹,包括线夹本体7和压盖3,线夹本体7的前端通过铰链销1与压盖3的前端相铰接,在线夹本体7和压盖3内分别安装有相互配合的橡胶瓦2。在线夹本体7内相对应压盖3的尾部处设置了自锁机构,该自锁机构包括锁紧块8和底座10,锁紧块8的底部通过锁紧轴9固定在线夹本体7内,而底座10设置在锁紧块8的下方,且底座10与线夹本体7为一体式结构。在锁紧轴9上设置了锁紧扭簧11,锁紧扭簧11的两端分别与锁紧块8和底座10相接触,为了提高可操作性,锁紧块8的顶部设计为可供压盖尾部向下滑动的钩形斜面结构,而锁紧块8的底部左侧设计为限制锁紧块向左摆动的凸起结构,同时锁紧块8的底部右侧为可供锁紧块向右摆动的弧形结构。这样锁紧块8在锁紧扭簧11的作用力下保持垂直状态,确保压盖3向下压合时其尾部与锁紧块8顶部的钩形斜面相接触。为了增加锁紧块8的安全性能,在锁紧块8上还设置了限位块6,该限位块6通过限位轴5与锁紧块8的顶部相固定,同时在限位轴5上设置了限位扭簧4,该限位扭簧4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6和锁紧块8相接触,将限位块6的右端顶在线夹本体7上,以限定锁紧块的位置,实现锁紧后自动保险不会脱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2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容量主变合闸电阻最小投退时间计算方法
- 下一篇:钢丝绳芯输送带剥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