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TE系统中点对点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23726.3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2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田霖;周一青;孙茜;刘航;石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te 系统 点对点 通信 设备 发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LTE系统中点对点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
背景技术
Device-to-Device(D2D)通信,又称为点对点通信,它是一种在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之间通过复用小区资源直接进行通信的新型技术,它能够增加蜂窝通信系统频谱效率,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
设备发现是进行D2D通信的基础,因此也是D2D通信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献:R1-132187,’D2D Discovery in LTE’,3GPP TSG-RAN WG1Meeting#73.讨论了LTE网络覆盖下网络辅助控制的D2D设备发现和用户配对过程,重点研究网络覆盖下D2D设备发现和用户配对的两大步骤:1、传输不包含有效负载的发现信号,达到初始的用户发现和同步的目的;2、D2D设备发现所需的数据交换,如交换用户ID,服务类型等数据。其中步骤1包括如下子步骤:
a)网络为用户半动态地保留发起D2D的资源;
b)用户利用此资源发起D2D通信,并被网络检测到;
c)网络为其它用户分配发现信号;
d)其它用户发送发现信号,每个用户的发现信号可以与该用户的ID对应,即发现信号与用户ID一一对应;
e)源用户接收发现信号并发送给网络;
f)网络选取合适的目标用户。
文献:R1-132067,’General Considerations for D2D Discovery’,3GPP TSG-RAN WG1Meeting#73.更加细致明确地设计了设备发现和用户配对的三个步骤,包括:1、用户检测;2、身份识别;3、身份认证。其中步骤1包括如下子步骤:
a)网络为用户预留D2D通信资源;
b)用户根据预下载的算法,产生发现信号,获取资源池中的无线资源;
c)用户周期性地发送发现信号;
d)源用户探测其它用户与该用户之间通信的可行性,选取目标用户,完成同步。
上述两种方案中,无论是由网络还是由源用户来选取目标用户,都需要接收多个发现信号,而LTE系统的保留的用于D2D资源是有限的,每个时隙通常只能接收一个发现信号,当发现信号过多时,接收发现信号的时间很长,导致D2D通信链路建立时延较大。而如果预先限制接收发现信号的时长,则所接收的发现信号不全,此时漏掉较佳目标用户的概率相对较大,导致所选出的目标用户与源用户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优化的LTE系统中点对点通信的设备发现的解决方案。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LTE系统中D2D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源用户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搜索范围信息,然后广播所述搜索范围信息;
2)其它用户设备接收被广播的搜索范围信息,并根据自身当前的地理坐标是否处于搜索范围信息之内,判断自身是否是潜在目标用户设备;
3)各潜在目标用户设备发送发现信号;
4)源用户设备或者网络端设备接收发现信号。
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源用户设备直接广播或者通过网络端广播所述搜索范围信息。
其中,所述步骤4)中,源用户设备或者网络端设备根据所接收的发现信号从潜在目标用户设备中选择出D2D通信的目标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搜索范围信息是(R1,R2,θ1,θ2)形式的搜索范围,其中R=[R1,R2]是搜索半径范围,θ=[θ1,θ2]是搜索角度范围。
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搜索范围信息所限定的搜索范围是以源用户设备为中心的圆形、扇形、环形或者环扇形。
其中,网络端存储一系列的区域名称及其相应的位置信息,所述步骤1)中,所述搜索范围信息是区域名称。
其中,所述步骤1)包括下列子步骤:
11)源用户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搜索范围信息,搜索范围信息是指用户所期望的目标用户设备所处的地理范围信息;
12)源用户设备利用预留D2D通信资源向网络端发送D2D通信发起消息,其中携带搜索范围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3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行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面向智能大棚的网格化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