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滤器及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4436.0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华;袁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建华;袁晔 |
主分类号: | A62B23/02 | 分类号: | A62B23/02;A62B7/10;A41D1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器 带有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器,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
背景技术
许多场合下呼吸器佩戴者的脸型和面部表情需要被观察到,因此用于这种类型的自吸过滤式呼吸器的过滤器,要求体积越小越好, 而过滤效果较好的过滤器一般都采用折叠结构。但现有折叠过滤存在体积过大,过滤棉使用率低的缺陷。
请参看图9,中国申请号为21220255129.3实用新型专利中圆形过滤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塑壳1、滤纸2、滤纸保护膜3以及初级过滤棉4。其中,滤纸保护膜3设置于塑壳1底部内侧与滤纸2之间。滤纸2中部设置有第一热熔胶5,且滤纸2的外缘与塑壳1侧壁之间采用第二热熔胶6密封。初级过滤棉4设置于滤纸2顶部并通过超声波焊接在第二热熔胶6上,从而使初级过滤棉4与滤纸2形成一个整体。如此当初级过滤棉4与滤纸2仅两者中一者需要更换时,使用者需将整个过滤器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在使用时,外界气体从初级过滤棉4→滤纸2→滤纸保护膜3→塑壳1的方向垂直经过各过滤材料,以达到过滤效果。然而,滤纸2中间靠近圆心内圆周折叠分布密集而外圆周的折叠分布稀疏,如此将导致滤纸2外圆周和内圆周的折叠层对空气阻力不同,空气将会更多地从阻力小的外圆周过滤层经过。另外,滤纸2内圆周中部分重合的滤纸2甚至无气体经过。这些将均会导致过滤层使用不平均、使用率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棉使用率高且粗效过滤组件与高效过滤组件可单独更换的过滤器。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过滤器,其包括粗效过滤组件以及与粗效过滤组件可拆卸连接的高效过滤组件;粗效过滤组件包括盖体以及粗效过滤件;高效过滤组件包括与盖体连接的上壳体、与上壳体相对的下壳体以及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折叠过滤棉;盖体上开设有若干供气体进入粗效过滤件的进气孔,粗效过滤件设置于盖体面向高效过滤组件的一面并覆盖于若干进气孔上;上壳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折叠过滤棉设置有通气道;该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顺序地连接在粗效过滤件的气体出口和通气道的气体进口之间。
折叠过滤棉是以通气道为圆心并以若干个“V”字形为最小单元首尾连接形成圆筒状。
上壳体设置有与操作部配合的配合部;该操作部包括与盖体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卡扣部,该卡扣部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主臂及抵顶端;配合部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卡扣边;抵顶端的一端与主臂连接且另一端悬空,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卡扣边卡合且还可在外力作用与卡扣边分离。
该配合部凸设于结合部面向盖体的表面;结合部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凸出形成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于配合部内并围设形成第一气流腔,第二侧壁设置于结合部背向盖体的表面并围设形成第二气流腔。
盖体包括第一端部及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设置有面向第一气流腔的收容腔,该粗效过滤件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收容腔内;第一侧壁与配合部共同界定形成用于收容第二端部的收容槽。
上壳体面向下壳体的一端间隔凸出形成若干固定脚,下壳体上设置有与若干固定脚对应的缺口;折叠过滤棉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包围于若干固定脚围成的空间内。
折叠过滤棉采用涂胶或注塑的方式固定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与上壳体及下壳体形成一个整体。
盖体、上壳体以及下壳体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一种口罩,其包括罩体、设置于罩体上的面罩、用于过滤吸入气体的过滤器以及排出呼出气体的呼气阀,该罩体采用硅橡胶原料制成透明或半透明状;该过滤器包括粗效过滤组件以及与粗效过滤组件可拆卸连接的高效过滤组件;粗效过滤组件包括盖体以及粗效过滤件;高效过滤组件包括与盖体连接的上壳体、与上壳体相对的下壳体以及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折叠过滤棉;盖体上开设有若干供气体进入粗效过滤件的进气孔,粗效过滤件设置于盖体面向高效过滤组件的一面并覆盖于若干进气孔上;上壳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折叠过滤棉设置有通气道;该第一气流腔设置于粗效过滤组件与第二气流腔之间,该第二气流腔设置于第一气流腔与通气道之间;该第一气流腔、第二气流腔以及通气道相互连通使经粗效过滤件过滤后的气体进入通气道并以通气道为中心往圆周方向扩散通过折叠过滤棉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建华;袁晔,未经袁建华;袁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44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档标记的渐进呈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相机镜头用清洁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