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6993.6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0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姜昇模;金银珠;金镇炼;宋永基;朴相大;金良奂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在液晶面板下耦合的背光单元和在液晶面板上耦合的上盖。
更具体地,图1例示出相关技术LCD装置的横截面视图。相关技术背光单元20包括光源(未示出)、导光板21、多个光学片22、底盖23、反射片24和支撑架25。
导光板21向液晶面板10传输光源的光。
多个光学片22收集并扩散从导光板21传输的光。
反射片24向液晶面板10反射从导光板21漏的光。
底盖23容纳光源、导光板21、多个光学片22和反射片24。
支撑架25耦合至底盖23的内侧以支撑液晶面板10。
上盖30耦合至液晶面板10的上边缘以及底盖23的外周表面。
因此,相关技术LCD装置具有以下问题:由于结构包括支撑架25和上盖30,因此增加了边框区域。
尤其是,由于诸如上盖30的元件增加了作为显示装置边缘区域的边框的宽度,因此在窄边框的实现上存在问题。
此外,由于背光单元20的总厚度变得更厚,所以在LCD装置的轻、薄上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基本解决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液晶显示面板通过使用偏振部集成有背光单元,该偏振部围绕液晶面板的外侧和背光单元的外侧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及特征一部分将在以下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一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在研读以下内容后变得清楚,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本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光单元,其被构造为包括光源,该光源向所述液晶面板提供光;以及偏振部,其附接到所述液晶面板,其中,所述偏振部被形成为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外部方向上延伸,并包围所述液晶面板的外侧和所述背光单元的外侧中的至少之一。
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以上概述和以下详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旨在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结合并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
图1例示出相关技术LCD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耦合透视图;
图3A至3C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沿图2的I-I'线的横截面图;
图4A和4B是例示出配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偏振构件的透视图;
图5A至5C是例示出制造图4A的偏振构件的方法的横截面图;
图6是例示出配置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以及沿图2的II-II'线的横截面图;
图7是例示出配置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以及沿图2的II-II'线的横截面图;
图8A和8B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以及沿图2的I-I'线的横截面图;
图9A和9B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以及沿图2的I-I'线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0A和10B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沿图2的I-I'线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的描述会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定优势和新特征及其实施方法更加清楚。为了使本发明的主旨不那么晦涩难懂,在对每个附图的各元件的附加编号中,将略去对已知功能或配置相关的描述。此外,应理解的是,尽管使用了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对各种元件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区别于另一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当确定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会导致本发明的重点不必要地模糊时,将省略这些描述。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69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科技装置输入系统及相关方法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碳罐脱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