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模铸钢生产的高效脱气装置及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30331.6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5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成;李红洋;许少普;康文举;杨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45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铸钢 生产 高效 脱气 装置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铸钢生产的高效脱气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脱除钢水中的气体,多数钢铁企业都配备了VD(真空脱气)、RH(真空循环脱气)等真空脱气设备,而部分大钢锭的生产厂更是配备了真空浇注设备。
对于VD真空脱气工艺而言,VD炉淤渣不可避免,为保证抽真空效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罐内进行清渣:清渣前需要停罐降温,清渣后需要预抽烘烤。VD炉因此只能进行间歇式生产,其有效使用时间大大缩短、设备利用率偏低。
此外,VD炉与其它真空处理设备相比,其投资成本最低,但脱气效果和效率也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仅能满足H含量≤2.0PPm的钢水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钢水的脱气效果,可采用RH脱气工艺或双真空处理工艺。然而RH设备投资成本非常昂贵(一般情况下是VD炉的5倍以上),其使用和维护成本也较高。而对于双真空生产流程来说(真空脱气加VC真空浇注工艺),也需要额外的配备一套真空脱气设备,其投资费用大、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模铸钢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投资少、效率高的脱气装置及脱气工艺。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模铸钢生产的高效脱气装置,包括VD炉、真空抽气系统以及真空浇注罐,真空浇注罐、VD炉的真空室与真空抽气系统通过三通管道联通,所述三通管道的每个支管上均设有阀门。
一种用于模铸钢生产的高效脱气工艺,包括使真空浇注罐与VD炉真空室共用一套真空抽气系统的操作。
所述高效脱气工艺中,当生产锭重≥40t的大钢锭或轧板厚度≥250mm的钢锭时,采取VD→VC工艺模式,真空抽气系统交替为真空浇注罐、VD炉真空室抽真空。
所述高效脱气工艺中,当生产锭重<40t的小钢锭或轧板厚度<250mm的钢锭时,采取钢水过VD炉后直接进行常规浇注或者采取钢水经LF炉外精炼后直接进行真空浇注的工艺模式。
目前,VD炉因清渣需要多数时间只能进行间歇式生产,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这一生产现状,使VD炉真空室与真空浇注罐共用一套真空抽气系统,真空抽气系统在VD炉无需抽真空的间歇为真空浇注罐服务,采用一套真空抽气系统就能够满足双真空生产(VD→VC)、单真空生产(过VD后直接浇注或不过VD直接真空浇注)等多种生产组织模式的需要。如此交替组织生产,既能满足超低H含量钢锭的生产要求,又不会对现有生产节奏造成太大影响,充分提升了真空抽气系统的运转率,无需为真空浇注设备配备专门的真空脱气系统,大大节约了真空浇注设备的投资金额。试生产证明,该工艺能够减少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高、且能够获得很好的脱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模铸钢生产的高效脱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VD炉1、真空抽气系统3以及真空浇注罐2,VD炉1包括真空室1-1及设置在真空室1-1内的钢包1-2,真空浇注罐2内装有锭模6,真空浇注罐2、VD炉真空室1-1与真空抽气系统3通过三通管道4联通,三通管道4的每一路支管上均设有阀门5。
一种用于模铸钢生产的高效脱气工艺:
使真空浇注罐与VD炉真空室共用一套真空抽气系统,并按照下述模式组织生产:
生产锭重≥40t的大钢锭或轧板厚度≥250mm的钢锭时,采取VD→VC(真空浇注)工艺模式,真空抽气系统交替为VD炉真空室、真空浇注罐抽真空。
生产锭重<40t的小钢锭或轧板厚度<250mm的钢锭时,采取钢水过VD炉后直接进行常规浇注(非真空浇注)或者采取钢水经LF炉外精炼后直接进行真空浇注(不过VD炉)的工艺模式,采取VD→常规浇注模式时,真空抽气系统为VD炉服务,采用LF→VC工艺模式(即单VC模式)时,真空抽气系统为真空浇注罐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0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