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及防渗漏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2388.X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德强;李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19/18;E02D1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连续 渗漏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渗漏结构是由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拼接而成的“Π”形框架结构;
所述横向杆件固定于所述内衬墙上方的边梁上,所述竖向杆件分别固定在紧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扶壁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杆件和所述竖向杆件的横截面均呈“┗”形,所述横向杆件和所述竖向杆件的阳角均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漏结构由铝材、钢材或塑胶材料制成。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防渗漏结构的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浇筑地下连续墙、紧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扶壁柱及边梁,在所述扶壁柱底部预埋排水管,使得所述排水管与相邻两个扶壁柱之间的排水沟相连通;
步骤二:将所述防渗漏结构的所述横向杆件固定于所述边梁的底部,两个所述竖向杆件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扶壁柱上,且所述防渗漏结构位于所述排水沟的上方;
步骤三:在相邻两个所述扶壁柱之间安装内衬墙,使所述防渗漏结构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内衬墙、扶臂柱、边梁及排水沟所构成的腔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横截面的所述横向杆件和所述竖向杆件的阳角均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方向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杆件与所述边梁,以及所述竖向杆件与所述扶壁柱连接的缝隙处均填充建筑防水胶。
7.一种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漏结构呈“Π”形框架结构,所述防渗漏结构的水平部和竖直部为分别位于所述边梁和所述扶壁柱侧壁上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三角形或梯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开口渐扩的一端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所述内衬墙之间的腔室。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渗漏结构的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浇筑地下连续墙、紧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扶壁柱及边梁,在所述扶壁柱和所述边梁的侧壁预埋木条,在所述扶壁柱底部预埋排水管,使得所述排水管与相邻两个扶壁柱之间的排水沟相连通;
步骤二: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所述木条,制得呈“Π”形框架结构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排水沟的上方;
步骤三:在相邻两个所述扶壁柱之间安装内衬墙,使所述防渗漏结构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内衬墙、扶臂柱、边梁及排水沟所构成的腔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238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锚固套的混凝土桩
- 下一篇:能够穿透砂层的静压管桩及其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