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涂层球囊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2989.0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木;谢琦宗;卢金华;宋精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08 | 分类号: | A61L31/08;A61L3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涂层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介入型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药物涂层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里程碑式的飞跃。1977年人类第一次使用球囊扩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此为第一个里程碑。虽然球囊扩张可以消除冠脉狭窄,但由于血管管壁的弹性回缩、内膜过度增生及管壁内膜撕裂等可促发血管再狭窄,靶血管术后3~6个月再狭窄率高达30~50%。1986年裸金属支架(简称:BMS)问世,它不仅可以消除即刻血管狭窄,同时大大降低了急性再闭塞的发生率,它成为介入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但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30%。2001年药物洗脱支架(简称DES)问世,使靶血管再狭窄率降至3%以下,称为第三个里程碑。
支架的发明对于解决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狭窄提供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使治疗效率大为提高,但同时出现了血管内和支架内再狭窄,对于小血管,分叉血管及原位病变等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等缺点,由于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发生支架再狭窄的患者的绝对数量相当可观。目前针对再狭窄而采用的方法包括:单纯球囊的再次扩张、定向斑块旋切术、旋磨术、血管内放射治疗及重复支架植入等,现有的裸球囊和药物支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裸球囊的再狭窄率偏高,而药物支架对于小血管和分叉血管的治疗效果也不佳,二者均未能显示其理想的有效性或安全性。
药物洗脱球囊(简称DEB)的出现为解决再狭窄带来了新的希望。药物洗脱球囊与DES类似,本质上源于以导管为基础的局部药物输送装置理念,通过球囊携带的药物抑制内膜增生,只是携带药物的方式以及局部药物作用时间不同。
自德国B.Braun公司推出第一代药物球囊自今,已有多个药物球囊在欧洲上市。现有技术也从药物和球囊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设计。
申请号为CN200910084768.0的专利涉及一种携载药物的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球囊和涂覆在球囊上的多种药物,其中一种为普罗布考。普罗布考不仅可以大大增加药物被血管内细胞的吸收率,还能够同时降低其它治疗药物在血液输送过程中的损失。
申请号为CN200710150413.8的专利涉及一种缓解血管再狭窄而涂覆在球囊导管气囊表面的药物涂层。该药物涂层是由1~99%的药物和1~99%的药物载体组成,所述药物可选择自抗氧化药物或抗血管再狭窄类药物,采用混合或分层涂敷方法将药物均匀的涂敷在气囊的表面上,通过局部用药,可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对人体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而最终实现治疗心功能障碍。
申请号为CN200920268650.9的专利,涉及一种携带药物微囊的球囊导管。该球囊导管由近端管,远端管,球囊,药物微囊和灵活尖端组成,球囊是一个记忆性折叠球囊,并运用特殊的浸润技术将药物包裹于折叠式球囊的皱褶内表面。
现有的已上市药物扩张球囊导管,利用造影剂碘普罗胺作为载体与紫杉醇一起作为药物涂层涂覆在球囊导管上治疗冠脉血管再狭窄,可以提高药物转载率,但该造影剂在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且由于碘普罗胺是大的亲水性分子,并不能有效地携带亲脂性的紫杉醇穿过膜脂双层进入细胞。
药物球囊的关键技术点在于如何实现药物涂层与球囊表面之间的粘结平衡。如果药物涂层与球囊表面之间的粘结力较小,则药物在球囊折叠过程中易脱落,或在置入病变处的输送过程中损失,或在与靶组织接触之前的膨胀过程中破裂脱落并被高速流动的血液冲走。如果药物涂层与球囊表面之间的粘结力较大,则在球囊与靶病变组织接触过程中,药物不容易转载到组织上。因此,药物制剂首先要牢固附着在球囊导管表面直至到达靶位点,又要在随后快速释放并被组织吸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需要开发用于医疗器械的高针对性的涂层,可以在临床过程中或之后将活性药物快速直接输送到局部组织区域,球囊导管应当在所需的靶位置以有效且高效的方式快速地释放活性药物,使之可以快速地渗入靶组织以治疗疾病,例如减轻血管内腔狭窄以及预防身体内腔的再狭窄或晚期管腔丢失。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快速药物释放涂层的球囊导管,用于将活性药物输送到血管或管腔的靶位点,药物涂层覆盖在球囊导管的外表面上,药物涂层中含有活性药物和载体,载体加快了活性药物从球囊上的释放速度,药物在非常短的时期内释放并快速渗透进入患病部位处的组织,从而提高药物在血管系统或其他身体管腔的患病组织中的吸收率,可以解决在临床使用输送过程中的药物损失和球囊扩张之后药物向靶病变部位的快速转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2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