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础梁下穿电缆沟时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35021.3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航;杨秀军;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大唐新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梁下穿 电缆沟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础梁下穿电缆沟时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厂或变电站设计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室内电缆沟穿越外墙到室外。当建筑物是框架结构时,往往带有基础梁,电厂或变电站中,框架柱距一般都比较大,因而导致基础梁截面梁高都比较高,这个时候,电缆沟下穿基础梁,基础梁会将电缆沟大半个断面都挡住,导致电缆沟截面净空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不能满足电缆敷设的要求。目前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措施是加深电缆沟深度,使不被基础梁挡住的净空部分仍能满足电缆敷设,这样做虽然满足了电缆敷设的基本空间,但带来了新的问题,即电缆沟深度增加,导致连接的室外部分电缆沟同样增加深度,不仅造成材料的成本大大提高,同时施工难度也增大,最终的结果是建筑成本增高。
为此,急需一种既能解决电缆沟敷设空间,同时又不增加甚至降低建设成本的措施。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解决电缆敷设空间问题的同时,不仅不增加建设成本,反而降低建设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基础梁截面高度,从而在不增加电缆沟深度的前提下保证电缆敷设空间;同时基础梁截面减小,节约工程的建设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础梁下穿电缆沟时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基础梁的横梁固定于框架柱上;
步骤B:在横梁下面设置一个滑动支座基础;
步骤C:在滑动支座基础和横梁下平面之间设置一个可以横向滑动的滑动支座;
步骤D:将滑动支座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使电缆沟穿过;
步骤E:将滑动支座移回原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电缆沟截面深度不变,不会导致室外衔接电缆沟断面增大,从而大大节省成本。第二,增加一个滑动支座,基础梁截面大大减小,本发明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同时大大节了工程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基础梁跨中下部布置滑动支座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电缆沟下穿基础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基础梁截面图;
图中:1框架柱;2横梁;3滑动支座;4电缆沟;5聚四氟乙烯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础梁下穿电缆沟时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基础梁的横梁2固定于框架柱1上;
步骤B:在横梁2下面设置一个滑动支座基础;
步骤C:在滑动支座基础和横梁2下平面之间设置一个可以横向滑动的滑动支座3;
步骤D:将滑动支座3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使电缆沟4穿过;
步骤E:将滑动支座3移回原位。
本发明一般适用于框架结构柱距不小于4m,因为若柱距小于4m时,横梁2本身截面高度不会很高,若在跨中增加支座来减小横梁2截面,节省的成本很有限,有可能抵不上增加支座的成本;同时柱距较小时横梁2挡电缆沟4的情况一般很少出现。但在电厂和变电站中,尤其是电厂主厂房中,柱距一般都比较大,采用此种措施能有效节省成本,当柱距过大时,可采取在横梁2底增加多个滑动支座3的方式来使横梁2截面较小到需要的高度,从而保证下穿电缆沟4。当上部墙荷载不是很大时,滑动支座3可以采用砖基础、毛石基础、素混凝土基础等形式,进一步节省成本。滑动支座3与横梁2之间的隔离层通长采用聚四氟乙烯,也可采用其他隔离层达到滑动连接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大唐新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大唐新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5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局部气候调节建筑系统及其气动设计方法
- 下一篇:建筑排水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