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节能静音无负压给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36117.1 | 申请日: | 2013-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6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16 | 分类号: | E03B11/16;E03B7/07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节能 静音 无负压 给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供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型节能静音无负压给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二次供水日益普遍,传统的设置水池、水箱的二次供水方式由于存在占地大、投资高、安装维护麻烦、存在能量浪费和水质污染隐患等问题而逐渐被直接串接的无负压给水方式所替代。目前无负压给水方式大多数是采用设置稳流补偿器和真空抑制器结构,其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应用与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占地少、噪声低的智能型节能静音无负压给水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型节能静音无负压给水设备主要由管壳、潜水泵、压力控制器、气压水罐、流量计和控制柜组成,潜水泵配套装设在管壳内,管壳通过配水管与自来水进水管连接,在自来水进水管设有过滤器,过滤器之后设有倒流防止器,所述管壳的配水管设有压力检测表,在管壳出口处设有止回阀,并经止回阀再接出水管,在出水管设有压力检测表、压力控制器和气压水罐,出水管经流量计接用户管网至末端用水点,且在末端用水点处设有压力检测表,在配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绕过管壳和潜水泵设有旁通管,旁通管上设有止回阀,配水管的压力检测表、潜水泵、出水管的压力检测表与压力控制器、以及末端用水点处的压力检测表分别由电缆线连接到控制柜。
所述控制柜用于检测配水管的进水压力、出水管的出水压力与流量,并用于调节潜水泵自适应运行和控制末端用水点的压力恒定,实现全自动变量变压节能供水,并可充分利用自来水进水管的压力;所述压力控制器用于在出水管的压力检测表失灵或控制柜出现故障导致出水管压力超过设定的限值时,能够自动的使潜水泵失电停机保护;所述流量计用于检测出水管的流量;所述电缆线包括光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直接串接到自来水管网进行增压、补压供水,可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压力,并通过末端用水点恒压实现变量变压控制,其节能节电效果显著,而且安装灵活、方便,可采用立式、卧式和侧式多种方式安装,无需设置专用泵房,占地小,噪声低,并且降低了成本,在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和发展潜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来水进水管,2、过滤器,3、倒流防止器,4、压力检测表,5、配水管,6、管壳,7、潜水泵,8、止回阀,9、压力检测表,10、出水管,11、压力控制器,12、气压水罐,13、流量计,14、旁通管,15、止回阀,16、控制柜,17、末端用水点,18、压力检测表,19、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对本发明的智能型节能静音无负压给水设备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智能型节能静音无负压给水设备主要由管壳6、潜水泵7、压力控制器11、气压水罐12、流量计13和控制柜16组成,潜水泵7配套装设在管壳6内,管壳6通过配水管5与自来水进水管1连接,在自来水进水管1设有过滤器2,过滤器2之后设有倒流防止器3,所述管壳6的配水管5设有压力检测表4,在管壳6出口处设有止回阀8,并经止回阀8再接出水管10,在出水管10设有压力检测表9、压力控制器11和气压水罐12,出水管10经流量计13接用户管网至末端用水点17,且在末端用水点17处设有压力检测表18,在配水管5与出水管10之间绕过管壳6和潜水泵7设有旁通管14,旁通管14上设有止回阀15,配水管5的压力检测表4、潜水泵7、出水管10的压力检测表9与压力控制器11、以及末端用水点17处的压力检测表18分别由电缆线19连接到控制柜16。
所述控制柜16用于检测配水管5的进水压力、出水管10的出水压力与流量,并用于调节潜水泵7自适应运行和控制末端用水点17的压力恒定,实现全自动变量变压节能供水,并可充分利用自来水进水管1的压力;所述压力控制器11用于在出水管10的压力检测表9失灵或控制柜16出现故障导致出水管10压力超过设定的限值时,能够自动的使潜水泵7失电停机保护;所述流量计13用于检测出水管10的流量;所述电缆线19包括光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6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