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刷同步换向直流轮毂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36360.3 | 申请日: | 2013-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3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申国印;张大宝;贾学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3/00 | 分类号: | H02K13/00;H02K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换向 直流 轮毂 电机 | ||
技术领域
一种涉及电力驱动用于电动车辆的无刷同步换向直流轮毂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刷电机运转方式是壳体固定,主轴旋转,无法直接应用于电动车辆及其它非适合该种运转方式的电动系统。目前硅控无刷电机虽然解决了这个难题,但只限于低速运转,其缺陷是如果高速运转,空载电流随着电压增高,随着转速增高而增高,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刷同步换向直流轮毂电机,这种装置现实主轴固定壳体旋转的运转方式的同时,不受转速限制,而且在机械性能允许条件下其效率随着速度增高而增高,具有运转稳定、低噪音、装配方便等特点。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无刷同步换向直流轮毂电机,包括主轴、转子、定子、同步环和换向器,其定子位于壳体中部,固定在主轴上,两侧设有换向器;换向器由外端电源环,和里端换向片组成,内切或外切同步环;绝缘环套接在壳体左右端盖内轴承上,同步环与换向器滚动配合;转子固定在壳体内侧,与其组成输出机构;导线由主轴孔进入与电源触片连接,组成电源输入机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是:两端导线、电源触片、电源环、同步环、转向器和定子绕组线圈组成闭合电路,通电时产生电磁感应,推动转子旋转。转子电动同步环沿换向器周向运动,使电流换向,继续驱动转子同向旋转。绝缘环与端盖内轴承套接,同步环与换向器相切,与之滚动配合,实现同步换向。同步环与绝缘环之间设有柔性万向环,换向片与同步环良好接触。因此电阻小、火花小、磨损小且不受速转限制。由于主轴与绕组线圈相对静止,不影响电场,不产生不利反电动势,故电机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与A-A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换向器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其它形式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其它形式与B-B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1、2、3中:
1、壳体 2、转子 3、定子
4、右绝缘环 5、右柔性万向环 6、右换向器
7、主轴 8、右端盖轴承 9、右电源触片
10、右同步环 11、右端盖内轴承 12、右端盖
13、左同步环 14、左电源触片 15、左换向器
16、左端盖轴承 17、左柔性万向环 18、左绝缘环
19、左端盖内轴承 20、左端盖 21、同步弹簧
22、同步平衡块 A、电源环 B、换相片。
在图4、5中:
1、壳体 2、转子 3、定子
4、右换向器 5、主轴 6、右端盖轴承
7、右电源触片 8、右端盖 9、左平衡码
10、左换向器 11、左电源触片 12、左端盖轴承
13、左端盖内轴承 14、左绝缘环 15、左同步环
16、左平衡环 17、右同步环 18、右端盖内轴承
19、右绝缘环 20、右平衡环 21、右平衡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3,一种无刷同步换向直流轮毂电机,包括主轴7、转子2、定子3、左同步环13、右同步环10、左换向器15和右换向器6.其定子3位于壳体1中部,固定字主轴7上,两侧设有左换向器15和右换向器6.换向器由电源环A和换向片B组成,左换向器15通过左同步弹簧、左同步平衡块与左同步环13相切,右换向器6通过同步弹簧21和同步平衡块22与右同步环10相切。左绝缘环18套接在左端盖内轴承19上,左同步环13与左换向器15滚动配合,左绝缘环18与左同步环13之间设有左柔性万向环17;右绝缘环4套接在右端盖内轴承11上,右同步环10与右换向器6滚动配合,右绝缘环4与右同步环10之间设有右柔性万向环5.转子2固定在壳体1内侧,通过左端盖20、左端盖轴承16和右端盖12、右端盖轴承8与主轴7转动配合,与其组成输出机构。导线由主轴孔进入与左电源触片14和右电源触片9连接,组成电源输入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6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