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7647.8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熊琛;李进;李运良;张德志;马艳军;秦学军;王昭;卢强;徐海斌;谭书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应变 测量方法 装置 | ||
1.一种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待测容器的外表面缠绕单路或多路导电细丝;其中的每一路导电细丝缠绕一圈;
2】第一次向导电细丝加载脉冲电流,测量并记录此时导电细丝上的两端电压本底波形;
3】在待测容器的形变激励源启动的同时,再次向导电细丝加载脉冲电流,测量并记录形变过程中导电细丝上的两端电压实测波形;
4】由实测电压波形减去本底波形,得被测容器形变过程中合金丝两端电压变化量波形;
5】由变化量波形对应除以本底波形,得合金丝伸长率变化曲线;
6】利用静态拉伸条件下所得合金丝伸长率和电阻变化率对应公式,得被测容器环向应变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待测容器的外表面缠绕单路或多路导电细丝具体是采用双股并行的缠绕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次向导电细丝加载脉冲电流是采用手动触发方式;所述再次向导电细丝加载脉冲电流是采用与形变激励源联动触发方式。
4.一种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激励单元、测量单元和记录单元;
所述激励单元包括脉冲恒流源;
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合金丝、第一层绝缘膜和安装件;
所述记录单元包括匹配电阻和记录仪器;
所述脉冲恒流源的输出端、合金丝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匹配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匹配电阻的另一端通过同轴电缆与示波器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脉冲恒流源的接地端、合金丝的另一个输出端、同轴电缆的屏蔽层、记录仪器接地端接地;
所述脉冲恒流源的触发端口、记录仪器触发端口均与待测容器的形变激励源电连接;
所述合金丝对折后,其对折端套接固定在安装件上,其并绕的两个输出端缠绕在被测容器表面一圈后固定在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层绝缘膜设置在合金丝和被测容器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中部设置有将上表面分成左右两块的直槽,所述基座上表面左右两块上均设置有贯通斜槽,所述合金丝的对折端套接在其中一个斜槽与直槽围成的凸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合金丝和安装件最外层的第二层绝缘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金丝为直径介于0.4至0.5mm的漆包康铜丝或漆包锰铜丝;所述绝缘膜为0.05mm厚的聚乙烯膜、聚酯树脂膜、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膜或聚酰亚胺树脂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向动态大应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恒流源为输出峰值达9A、持续时间达1ms的脉冲恒流源;所述记录仪器采用DPO4034型数字示波器,或带宽达500MHz、采样率达100MS/s、记录长度达1MS、垂直分辨率达8Bits的数字示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76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V外环沟道中心高测量装置
- 下一篇:电涡流检测钞票厚度的方法以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