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37829.5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0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鹏;平山秀雄;黄秀颀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靠近基板设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依次堆叠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上的第一封装层、触控层和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为多层交替设置的有机薄膜和无机薄膜的膜层;
所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所述第一电极独立设置;
各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同层串联连接,形成若干第一导电单元;
所述触控层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布的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形成彼此绝缘的交叉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图案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的厚度为5~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为1~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均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导电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与所述第二封装层均为包括多层交替设置的有机薄膜和无机薄膜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厚度为50nm~5μm;所述第二封装层的厚度为50nm~5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所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还设置有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中的电路用于驱动所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基板上形成独立设置的第一电极,并在第一电极上形成有机发光层;
S2、在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且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同层串联连接,形成平行排布的第一导电单元;
S3、在基板上形成覆盖所有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为多层交替设置的有机薄膜和无机薄膜的膜层;
S4、在第一封装层上形成导电层,并图案化形成若干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布的第二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形成彼此绝缘的交叉网络;
S5、在基板上形成覆盖所有第二导电单元的第二封装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还包括在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第二导电单元还可以通过掩膜工艺或打印工艺直接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78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的手写识别系统及其手写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供电无线鼠标